感受篇
一位开发商的半年感受:
楼市调控,调啊调啊就习惯了
这个上半年的销售是五年来“第二差”,但对开发商来说,究竟是不是日子最难熬的?
2008年最难过的日子挺过来了,去年五六月份观望最浓的日子也熬过来了,现在还有什么打击不能承受?江北楼盘金泉泰来苑早在2004年便公开亮相,算是历经了各轮调控的“老手”了,开发商对调控的反应也是“已经习惯了”。该楼盘主管营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上半年楼市销量下滑有多方面的原因,作为开发商只能去适应,想通过开发商一己之力来改变这一格局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就说银行吧,既限制开发企业贷款,又限制买房人贷款,你说楼市能恢复到正常销售状态吗?”他还举例说,在土地方面国家同样限量供应,开发商储备不足的话,自然会压低开工水平,减少房源的上市量,多方面综合来看,半年只卖了不到1.9万套,应属正常水平了。
一位买房人的半年感受:
房价没涨,但门槛抬高了
“一直在等房价降,好不容易等到房价不怎么涨而且还有点下降趋势,可我现在却越来越买不起房子了。”在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曹先生一脸郁闷地对记者说。曹先生是标准的改善型购房人,现居住在江北一套不到80平方米的房子里。“一年前就在河西看楼盘,当时保利香槟国际每平方米1.8万元左右,扣除掉各种优惠,差不多价格在1.7万元出头。当时对二套房的认定并不很严格,算做首套房的话,首付比例只有三成,一套140平方米的房子只要拿出70多万元就能搞定。但由于宏观调控,周围人都看跌房价,我就没出手。”
而这一犹豫,曹先生如今就一直没买房。“这半年我还常去香槟国际看房子,房价依然维持在1.8万元的均价水平上,涨幅很有限。虽然没涨价让人挺高兴,但像我这样的二套房买主,首付必须要六成,将近150万的现金,我到哪里去凑这么多钱啊!这也算是调控的一次‘误伤’吧。”
事实上,像曹先生这样纠结的消费者有不少。一边是调控带来的等一等房价就会下跌的预期,另一边是不断提高的买房门槛,调控的双刃剑让买还是不买成为购房人的心结。
一位地产编辑的半年感受:
买地的少了,“打酱油”的也少了
“卖出了去年一半的地,却只收获了三成的土地出让金,这只能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出让地块位置都不好,二是地块成交价都比较低。”新浪乐居的土地直播编辑小刘表示,上半年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底价成交几乎成为常态,例如距离雅居乐“地王”不远的两幅浦口珠江镇地块,相继以底价成交,没能续写“地王”神话。而城东和江北还分别出现了流拍及临时延期出让的尴尬。还有个感受是前来竞拍的开发商少了。去年地产火爆的时候,竞拍的代表一坐就能占小半个会场,举牌子都能举出近20的号码;而现在经常就是一幅地来一家企业,两位代表。此外,观摩出让会的人也少了许多,以往水泄不通的拍卖大厅,现在经常空空荡荡,媒体记者经常成了现场最多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