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9日,瓜农刘明锁请的工人,正在将爆炸的西瓜处理成鱼饲料。本报记者 黄玉浩 摄
江苏丹阳西瓜膨大剂乃“土专家”推荐,当地搞高效农业但无技术力量,基层农业生产安全排查机制缺失
过去的十多天,江苏丹阳市西瓜“爆炸”的消息,以爆炸式的速度传播,成为国内舆论的焦点。西瓜膨大剂,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又一轮焦虑。农技专家解释称适量膨大剂对人体无害,不过,当地西瓜依然滞销。随着消息传播发酵,膨大剂带来人们对西瓜的整体不信任,并波及各地。据报道,四川攀枝花、北京大兴等地的西瓜市场受到影响。
记者调查丹阳西瓜“爆炸”发现事件背后是农村高效农业技术和专业人才的缺失。而基层农业生产中疑似安全事故无快速排查机制,信息不畅,也让产业链极为脆弱。
“你说我这瓜是能卖呢,还是不能卖呢?”5月20日,江苏丹阳市延陵镇主管工业的工会主席束方,收到了该镇瓜农刘明锁发来的短信。
他嘿嘿一笑,说,给我挖坑呢,他的西瓜用了膨大剂,我说能卖,到时吃出问题,追究起来我要负责任;不让卖,又要找我要赔偿,这问题让市长书记都无法回答。
刘明锁是丹阳“西瓜爆炸”事件的主人公。他是延陵镇大吕村的西瓜种植户。今年5月7日,他的47亩大棚西瓜爆裂,持续“爆炸”面积达三分之二多。此事经媒体报道,引起全国关注。
“这事都过去两周了,政府应该给我个结论,得告诉我,这剩下的西瓜到底有没有问题,对人体究竟有没有害处,还能不能卖?我得减轻我的损失啊。”51岁的刘明锁说,他已经一个多星期睡不着觉了。
多年的积蓄与借贷的26万元,等于打了水漂。还有14个工人的工资、一年近2万的利息,刘明锁叹气:“怎么办?”
当日,刘明锁收到束方回的信息,“你想卖呢,我也不阻拦你;你不卖,我也不鼓励你”。
“这叫什么话?这叫负责任的话吗?完全在推卸责任嘛!”正蹲在瓜棚里抽烟的刘明锁,看到短信一下跳起来。
正是刘明锁把自家西瓜爆炸的消息,告诉了媒体。引发全国关注后,当地西瓜滞销了,刘明锁觉得大家都对他有意见,为此压力很大。
作为大吕村润民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一户,刘明锁觉得合作社也该负起责任,“从大棚、种子、育苗、技术指导、用药都是村里负责搞的,现在出了事,没人管我了”。
难道要像山东那个菜农那样上吊自杀,才有人管吗?他又蹲下去,撂了句狠话。
合作社种大棚西瓜
47个大棚预计赚20多万,有了钱就能给儿子盖房娶媳妇。这是刘明锁种西瓜前的梦想
这是刘明锁第一年种大棚西瓜。
他多年来一直种植水稻,还养过几年鱼。去年底,他看到村里组织合作社要搞高效农业示范区的告示,还说提供全程技术支持,他开始尝试搞大棚。
大吕村的西瓜种植,其实是从2009年开始的。村里在外做生意的张董升,回村竞选村支书后,拉堂弟张小祥等9户农民种了200多亩名为“日本全能冠军”的西瓜,当年一个棚赚了4000多元。
随后,该村成立合作社,并向镇里申报高效农业示范区,鼓励村民一起搞大棚种植。
示范区今年3月挂牌的。张小祥也承包了20多个大棚。他说大吕村的四五个村干部都向银行贷了款,支书张董升借给了合作社500多万。
“一个大棚能赚5000块,47个大棚是20多万,有了钱我就能给儿子盖房娶媳妇。”5月20日,蹲在瓜地里,刘明锁描述他曾经的梦想。
他的梦想在5月7日破灭。“啪”的一声,他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