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国进民也进” 国企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

2012-11-05 08:44: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住建部官员近期透露,中国国内已有34个城市规划了2万亿元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到南京、沈阳、成都等省会城市,再到苏州、佛山等二三线城市,一张由城市轨道编制的巨大交通网正铺遍中国。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修建地铁中最核心的设备——盾构机,这在十年前中国还需依靠4亿美元“天价”进口才能换回的,而近几年已被上海隧道公司和北方重工沈重集团这两家国企引进消化后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为中国轨道建设高速发展降低成本、提供动力。

从1998年的国企“困难时期”,到1999年关于国企改制的决定,再到2004年关于国企改革道路的讨论,以至当今的改革成果初现,“这是中国国企从扭转颓势到重新焕发竞争活力的十几年。”国有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高粱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道。

据统计,2002年到2011年,国有企业以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6%、利润年均增长22%和税金年均增长17.9%的速度快速发展。

在国有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助推作用的同时,“玻璃门”、“弹簧墙”的指责接踵而至,“国进民退”的指责更是把国有企业推向风口浪尖。

高粱认为,国有经济虽然在银行、通讯、铁路、石油石化、民航、港口等国家命脉产业和关键领域占有绝对地位,但制造业方面,在冶金、装备制造中的某些重要领域,国有企业大体上和民营企处于一个对等的经营状态。

高粱说,事实要用“数字”说话。

据统计,1999年国有企业的工业产值占全部产值49%左右,三资企业占26%,剩下的不到25%是民营企业。到了2010年,这个比重就变成了国有26%,三资26%,民营48%。

“数字不仅仅体现在占比,更多的是增幅。”高粱指出,2010年国有企业的工业产值比1998年增长5.5倍,三资企业增长了11倍,民营企业增长了101.6倍。同一时期,三类企业总资产比1998年分别增长了3.3倍、7.0倍、77.9倍。

“这其实是一个‘国进民也进’的过程。”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朱安东对中新社记者说。

现如今,国企已在改革中赋予了时代的意义。

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廖永远在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开工仪式上说,“西三线”一方面注重拉动边疆地区的发展,更注重的是节能减排。“这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对国企节能减排的要求。”

“十一五”期间,国资委直属中央企业就实现节能4900万吨标准煤,是国家下达节能考核目标的1.8倍;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36.1%,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3.7个百分点;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36.3%,降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此外,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定点扶贫、援疆援藏和各类社会公益事业,2008年至2010年中央企业扶贫、救灾、公益事业等捐赠达133.7亿元。

在总结国企改革历程时,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曾表示,“在并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我国的国企改革发展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即便如此,面对未来,中国的国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高粱认为,国企未来的挑战在于转变自身发展方式,占领高端领域以及增加与外商的竞争力。朱安东则表示提升企业自身内部管理、提高社会责任和改善企业的竞争、舆论环境也同样重要。

民众期待,下一个十年,中国的国企被提起时不会再是“天价吊灯”、“高价烟酒”、“污染门”的旧标签,亮给世界的,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主力军,是社会责任的主要承担者,是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先行者这张新“名片”。

编辑: 于姝楠 标签: 国企改革 国企改制 国有企业 数字 天价

精彩热图

遣返13名台湾嫌犯和通缉犯

南少林武术文化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