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兵:
航母不是定海神针
航母通常被认为是海军强国的“入场券”,但有了航母并不意味着就立即变成了海军强国,也并不意味着海上的安全、权益等一切问题都能够解决。
实际上,航空母舰这种大型装备本身也是很脆弱的。
有人可能会说,从二战结束后到现在这么多年,航母没有一艘被打沉,这反过来不就说明了航母是生存能力很强的大型战舰吗?
其实,航母在二战后“金身不败”这种现象,最关键的是在这几十年中航母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样的对手。但在远程打击武器和信息化装备高度发展的今天,应该说像这样的大型装备是相当脆弱的。
举例来说,如果一艘航母进到一个特定的海域,有人能把航母的位置、航向、航速这些要素以实时直播的方式传递出去的话,那么这艘航母上所有的人一定会被吓得要死,因为这就意味着这艘航母在生存上面临着巨大的问题。而做到这一点,对今天的一些大国,特别是一些航天大国来说,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把航母解决一切问题的手段显然是不现实的。
从装备发展的角度来说,任何一种武器和人一样,也有生、有老、有死,航母也脱不开这个范畴。发展航母,首先要做一个判断,就是说这种兵器它现在处在什么阶段,是少年、青年、壮年还是老年阶段?我不敢说航母就是夕阳兵器,但至少可以肯定地说,航母已经越过了少年期和青年期。所以发展航母这样的大型兵器,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而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一个象征海军强大、国家崛起的象征性兵器。
正议天下:
在第一岛链上博弈
近来围绕南海诸岛的归属和相关资源问题,一些国家频频展示武力,甚至与超级大国一起密集进行针对性很明确的海上演习,向我国施压。与此同时,我国改装的第一艘航母也即将下水,于是又引来了“中国威胁论”老调重弹。
无论怎样,在第一岛链上,我国不能不与企图围堵中国的国家进行一场艰难而持久的博弈。第一岛链牵涉到东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更绕不过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我们既无法回避,又不能掉以轻心。
在这里,我们手中最基本而又会长期起作用的武器首先还是经贸。任何一个国家都离不开这一基础,只要这一利益足够大,它就不会去做舍本逐末的蠢事。
其次,外交方面也可以有所作为。相关国家与中国的利害冲突有大有小,它们互相之间的利益和目标也并不一致,如果说这些国家在超级大国的撺掇下形成了某种“统一战线”的话,那也是一个非常勉强而又同床异梦、各怀心事的松散联合。
当然,归根结底,解决问题还是要取决于军事斗争的准备。我们必须横下一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壮大军事实力,使之与我们的国力相适应,与我们的大国地位相适应,与保卫国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相适应。不管别人怎么攻击和反对,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们理应树立这样一个目标,这就是,在第一岛链的范围内,我们要有大优势的制空权、制海权、制信息权;在这一范围内,任何敢于来犯之敌,我们不但敢于与之交手,而且完全能够干净利落地战胜之、歼灭之。为此,我们不但应改善和加强武器装备,还要从现代战争的作战理念到战略战术原则,从枕戈待旦的战争准备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打必胜尚武精神的养成,从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到必要的军事物资储备,一项一项地去扎扎实实落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早日打破第一岛链的围堵,早日实现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大业。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