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海军在发展大型航空母舰的同时,提出发展小的、容易造的“制海舰”。泰国从西班牙进口的“加克里·纳吕贝特”号轻型航母,就是按照这个标准建造的。

这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空母舰进驻日本横须贺美军基地后,将舰载机停放在飞行甲板上展示(2008年9月25日摄)。图/新华

美国海军“企业”号航母战斗群。
容易造的航母才是好航母
讲到好航母的第三个标准,我们先回忆一下二战时期的情况。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美国建造的航母超过了100艘,平均每个星期就有一艘下水。它们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那就是有利于在战时或需要的时候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生产能力,才使美国始终处在不败的状态。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怎样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航母?
我们知道,好造的航母可能不一定是最先进的航母,这就涉及航母发展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航母是不是也需要像现代战机那样“高低搭配”?
实际上,在当今的航母建造大国当中,他们确实保持了这样两手的准备,即使像美国拥有这么多的核动力大型航母,但它同样不时传出不同的声音。当年美国海军曾建议“发展航母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进一个篮子当中”,提出了发展一些小的、便宜的、好造的航母,这就是当时美国海军提出的“制海舰”计划。尽管制海舰计划当时没有真正实施,但今天西班牙海军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号航母,实际上就是按照美国制海舰的标准建造的;泰国从西班牙进口的航母,也是按照同样的标准建造的。
另一个老牌的海上大国——英国同样没有放弃这种好造的航母技术。在马岛战争当中,英国临时改装了许多集装箱船、滚装船作为载机舰,尽管它们不能直接载着飞机投入作战,但它们可以载着飞机远渡重洋为英国的两艘航母“无敌”号和“竞技神”号提供补充和资源。尽管在战争中,英国的海鹞式舰载机被击落了一架又一架,但“无敌”号和“竞技神”号上的舰载机中队始终保持着齐装满员的状态。或许这些“航母”要打引号,但正是因为这些好造的“航母”,才使英国那两艘真正的航母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