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马岛战争中,“竞技神”号航母及其“海鹞”舰载机(上图)表现可圈可点。4年后退役,卖给了印度,改名为“维拉特”号,迄今仍是印度海军现役的唯一一艘航空母舰。

日本全力打造的“大和”号战列舰,总共出航作战了两次就被击沉,成为“损失不起”的典型。
“被经费击沉的舰艇,远远多于被导弹击沉的舰艇”
便宜的航母才是好航母
接下来要说的第二条标准。大家可能觉得航母没有便宜的,但在航母(舰艇)的建造发展和使用当中,有个传统的说法就是:“被经费击沉的舰艇远远多于被导弹击沉的舰艇。”
这种便宜包含三种含义,第一是要造得起,第二是要用得起,第三是要损失得起。
大家总觉得航母是不会被击沉的,从二战结束到今天,没有一艘航空母舰在实战当中被击沉。但在理论上,没有任何一艘舰艇是不会被击沉的。还是以马岛战争为例,实际上英国航母的运气出奇的好,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曾出现过英国航母被击沉的可能性,用英国海军自己的话讲,一旦“无敌”号或是“竞技神”号被击沉的话,那么英国将输掉这场战争。
二战中,日本拥有世界最大、最先进、战斗力最强的两艘战列舰:“大和”号和“武藏”号。这两艘倾全国之力打造出来的大型战舰成为日本海军和日本帝国的一种象征,从心理上和从物质上都出现了“损失不起”的状况。结果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大和”号总共出航作战了两次:第一次是在莱特湾海战,应该说是打了几炮,但基本上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就撤了回来;第二次就是“大和”号被击沉的冲绳岛之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损失不起”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