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模式犹显不足
动漫产业是创意、制作、运营、播出、衍生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正常商业运作是制作人制作、代理商销售、影视系统播放、企业购买产品形象并开发衍生产品、商家销售产品,在这一完整的产业链中大家各司其职,合作共赢。然而目前国内动漫产业链依然有待完善,企业的盈利模式也因此受到一定的束缚。
国外动漫业的模式或许可以给国内业界更多启示。美国主要为“迪士尼”模式,就是靠通过一个世界冲击力特别强的动画电影,先在影院播放,播放后做主题公园、衍生品。日本的模式一开始是漫画,后来变成连环画,再发展成为动画片,动画片在电视台播出后再做衍生品。在日本,电视台的播放平台只能收回成本的一部分,更多的是靠衍生品的生产。较为成熟的美、日动漫模式都需要建立于优质的动漫产品之上,而中国动漫产品由于产业起步较晚,产品质量同美、日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衍生品的开发也有待提高。
除此之外,艺恩研究认为,国产动漫产业建设上的急功近利趋向依然严重,动画生产过于重量轻质,影响了国产动漫的整体水平。动漫原创生产仍然以产量为首要衡量标准,选材范围过窄,难以接轨国际市场。
“中国动漫产业长期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世界上超过90%的玩具都是中国工人的杰作,中国玩家一面指责着国产玩具的粗制滥造,一面又花更高的费用买回一堆‘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动漫周边产品,这便是目前中国动漫产业难以摆脱的尴尬局面。”施益华表示。
在他看来,近几年国内一些地方所开设的多家大型动漫销售广场均业绩平平,很多甚至不得不选择关闭店面或转投其他行业。中国的玩家长期浸淫在海外精品游戏动漫产品的包围圈中,对于国产动漫玩具并不以为然。与此同时,大量高仿的赝品更是成为动漫销售的重大阻碍,“试想若是无法在鱼龙混杂的动漫市场确认周边产品的真伪,相信更多玩家只能选择放弃购买,这也正是动漫产品难以盈利的又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