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图为哈尔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道里分局副局长王龙向媒体介绍便民秋菜临时销售点的人性化管理模式。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才萌摄
图为哈尔滨市道里区瓜农菜农指定售卖街路示意板。新华网黑龙江频道才萌摄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市执法局在执法过程中是怎样将作风建设贯穿在“创城”工作中的?
田忠利:全市执法系统在工作中,把作风建设贯穿在工作中,对全体执法人员加大宣传教育和检查惩罚力度,立足巩固和提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把履行职能、转变作风,强化服务发展、惠及民生的执法理念深入人心。
市执法局要求把持续深化完善执法为民的方法措施和教育实践成果寓于执法服务的全过程。其中具体工作体现之一是有效疏导规范了瓜农菜农占道经营行为。通过充分考虑瓜农菜农进城销售与执法职能、市民需求间的联系,坚持积极引导、主动服务、规范经营、科学管控,设定107条疏导街路,发放示意图、便民服务卡和倡议书,公开9部执法服务热线,深入市区周边蔬菜种植集中区田间地头上门服务,在5大入城口设置指示引导牌,在重点街路设置执法服务岗,力求妥善解决城市环境与占道经营之间的矛盾,三年来疏导瓜农菜农8000余人(次),规范了经营,方便了市民,彻底改变了蔬菜瓜果销售旺季农用车随意占道、物品乱堆乱放、菜叶烂瓜随地丢弃混乱状况。
另一项具体体现是,通过提高综合指挥平台处理群众举报的办结率,依托智能化执法系统,进一步简化行政程序,缩短处理时间,对涉及群众利益的无照经营、违章占道、露天烧烤等举报频次较高的违章行为,以及拆违等处置率和办结率较低的案件,重点督办,限期处理,确保案件办结率达95%以上。
创城执法过程中,还同步健全依法行政监督机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严格执行 “十条禁令”,适时启动问责机制,通过全面公开文明执法标准、设置曝光台、公开监督举报电话等方式,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力促行业风气明显好转。三年来,全系统已问责217名执法人员,并在媒体公开曝光,依法创城、文明执法、履职尽责、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和风气已然形成。
新华网黑龙江频道:在“创城”工作中,优化城乡环境也是工作重点,市执法局是如何开展这方面工作的?
田忠利: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执法局牵头承担了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先期的治脏、治乱和沿江环境综合整治的部分工作任务。通过与市城管局、市交管局合作,组织各区对全市10个出城口及沿线28个村、32个屯的环境卫生和环境秩序全面清理整治。清理“四堆”(柴垛堆、杂物堆、垃圾堆、残土堆)、填埋“两坑”(污水坑、粪便坑)、清理占道经营、乱贴乱画、乱停乱放及违章牌匾广告等1.4万余处(次),清运垃圾百万余吨。同时推进沿江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整治东、西四环桥之间松花江沿岸、呼兰河城区段岸线及相关陆域环境,清理整治各类违章乱象,已清理占道经营、乱摆乱放、乱贴乱画、露天烧烤200余处,显现了沿江岸线整洁有序、靓丽清新的景观形象。(编辑:颜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