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中地区>河南>本网专稿
张玉贵教授在砥砺奋进中“点亮”生命断裂地带
2011-06-16 19:32:40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他,以呵护矿工生命安全为己任,把力化学引入瓦斯地质研究领域,为煤矿安全生产研究开辟出一片新天地,被称为“创造了奇迹的人”。

他,在砥砺中奋进,用一根竹竿躺直了病魔使之佝偻的身躯,把最美丽的青春燃烧在科研与教育事业最前沿,谱写了一曲激情的生命赞歌,被誉为“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他,立志“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爱生活、爱科研、爱教学,以浓郁的爱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奉献之歌,被学生们誉为“最值得敬重的人”。

他,曾入选河南省“555人才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多次获得“河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十佳师德标兵”、“焦作市首届道德模范” 、“焦作市优秀青年专家”和“校师德先进个人”等殊荣……他,就是河南省十佳师德标兵、河南理工大学教授张玉贵。

在砥砺中书写人生的传奇

1988年,张玉贵来到了河南理工大学工作。时过5年,正当他可以“有所作为”时,病魔的阴影却偷偷向他袭来。他患上了一种令不知情者感到奇怪、知情者毛骨悚然的怪病:强直性脊柱炎。病情严重时只能以一个姿势躺在床上,残酷的病痛常常让他疼得撕心裂肺,彻夜难眠。更可怕的是,随着病情的恶化,他的脊柱不断下弯,躯体佝偻得像对虾。医生说,如今国际医学界对此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这样发展下去,将使他永远看不到天空,也就意味着永远告别他挚爱的讲坛。

然而,病魔没能使张玉贵放弃对事业的挚爱与追求,反而越来越增强了他对科学的探索、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科发展的无私奉献。1998年,他跨专业考入了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他一边吃药一边进行学习和研究,还硬是用一根竹竿撑直了病魔使之佝偻的身躯,并凭借顽强的毅力组织筹建了溶剂萃取实验室,完成了高质量博士论文——《构造煤演化与力化学作用》。

如今,他身体上依然装着钛合金支架,不能正常行走、不能弯腰、不能久坐、不能低头扭头,但他总是昂着“倔犟”的头颅,挺直“不屈”的脊梁,向着光明,沿着自己的方向前进。所到之处,与大家贴心的畅谈交流让他更加精神,被同事们称为“最快乐的人”。他的导师、中国科协副主席谢克昌院士说,“你是我们队伍的一面旗帜,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张玉贵拼搏的精神、坚强的毅力,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认可,他顽强与病魔作斗争、把全部热情投入到科研与教育事业的事迹感动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在逆境与砥砺中用钢铁意志书写了生命的传奇色彩。

用生命呵护煤矿生产安全

“搞科研要有牺牲精神”,这是张玉贵常说的一句话。多年来,他以呵护煤矿生产安全为己任,长期致力于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等煤矿安全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取得了一项项丰硕的科研成果: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专题“构造煤微观结构与表面性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构造煤形成的力化学作用机制及地球化学标志”和河南省自然基金、重大攻关项目等2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13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国家安全生产优秀推广成果奖1项;负责完成了“矿业工程”一级博士点、“中国煤矿瓦斯灾害地质控制机理研究”、“煤矿灾害预防和抢险救灾国家教育部工程中心”、教育部“瓦斯预测与治理研究”创新团队申报的材料撰写工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EI收录8篇、ISTP收录5篇,著有《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编制煤矿三级瓦斯地质图》、《煤矿灾害地质》、《瓦斯地质学》等著作6部;在成果鉴定中获3项国际领先水平、6项国际先进水平,申请专利8项,获得专利5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36篇……

目前,张玉贵还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煤层气低渗富集区地面开发关键技术”、国家重大专项 “十一五”和“十二五”课题“全国重点煤矿区瓦斯赋存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的研究工作和《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国家行业标准的编制任务。

“工作是我生命的主体,只有在工作中我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快乐!”张玉贵这样说道。长期以来,他不顾身患病痛的身体,不计日夜的加班加点,过度的劳累使他一次次遭受病魔的侵袭,在病床上,他依旧强忍病痛继续奋斗在科研前线:查阅分析资料、撰写报告、指导年轻教师……张玉贵用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面对工作、科研、生活乃至整个世界,他为自己佝偻的身躯注入了钢铁的分子,并以自己的生命呵护着国家煤炭安全生产。

用大爱之泉浇灌科研新秀

“师之魂,爱为本,爱是教师的第一品质。”作为一名教师,张玉贵爱他的课堂、爱他的学生,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他始终把教书育人和对事业的孜孜不倦探索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时刻用自己的敬业精神鼓舞着学生、用自己的治学精神激励着学生、用自己的乐观感染着学生、用自己高尚的品格陶冶着学生,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

课堂上,张玉贵有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坚持不住了就把身子靠着讲台继续上课。学生们搬来椅子让他坐着讲,他笑笑说:“教师应该永远站在讲台上。”学生们就赞扬他:“老师,您站在讲台上,简直就是一座丰碑,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张玉贵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他既要给学生上课,又要指导学生做实验,还要进行科研。每当家人、领导和同事劝他休息时,他常说:“我觉得自己在工作中是一个正常人,在家呆着就是一个病人。在工作的状态下我活得有价值,活得充实,身体也不疼了,闲下来之后反倒觉得浑身不舒服。”

在教学中,张玉贵认为,实践是第一位的,只有到生产一线,到最危险的地方,才能准确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他常拖着病体亲自带领学生下矿井,把课堂搬到几百米、几千米深的矿井里,让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无缝对接。在他的辛勤培育下,先后有一大批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顺利完成学业,成了科研领域的佼佼者。目前,张玉贵已桃李满天下,他培养的优秀学子如阳虹副教授、陈敬轶博士、刘永茜博士、徐刚博士、姚军朋博士等已经成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骨干。许多现已毕业多年的学生还时时与他保持深厚的师生情意。

张玉贵没有把病魔肆虐的人生征程当作遍地荆棘的生命苦旅,而是当作了铺满鲜花的希望之路,在跋涉中寻找人生的价值。投身科研、教学工作十多年来,他不但没有被多舛的命运和纠缠的病魔消磨掉自己的意志,反而在砥砺与奋进中“点亮”了生命的断裂地带。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常城 通讯员 徐春浩) 编辑:宁波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京沪高铁
>> 详细

各地新闻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奋斗历程中,培育形成了一系列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凝聚各方力量的伟大精神。在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改革年代,党的伟大精神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开拓创新、走向富强。>> 详细
点击排行
  中央部署三大自治区发展战略 促又好又快发展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等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