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中地区>河南>河南新闻
黄正刚:负病早逝为乡民 一座新村是丰碑
2011-01-20 17:27:56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2010年12月30日,对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小畈村全体村民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悲情、令人难忘的日子。当地石槽河在呜咽,小龙山在悲吟,村民们在痛哭,因为他们失去了自己一直拥护、爱戴、敬仰的村党支部书记—黄正刚,失去了心中的主心骨、当家人。当日凌晨,当他们的支部书记黄正刚因肝肾功能衰竭去世的噩耗从省城传来时,全村群众悲痛万分,他们纷纷以不同方式沉痛哀悼这位新农村建设开拓者,追思怀念这位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导人、贴心人。

黄正刚,1962年6月出生,1985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小畈村小贩组会计、小畈村团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等职,自从九八年当选为小畈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2年,直至以身殉职在岗位上,年仅48岁。

黄正刚书记匆匆地走了,他没有留下一句遗言,没有与村民们见上最后一面,也没有给家人留下一份财产。他离开了他倾注全部心血的工作岗位,离开了他挚爱的父老乡亲和这片他热爱的家乡热土,他撇下了年近八旬的白发慈母,撇下了相濡以沫的糟糠之妻和尚未成年的宝贝女儿;黄书记走了,他什么也没有带走。但是,他却留下了一座崭新的农民新村。他以他真情为民、无私奉献的情怀和宝贵的生命在小畈村山山水水间,在全村1860多位群众心里竖起了一座无字的丰碑。

新农村建设的开拓人

1998年春,黄正刚走马上任小畈村党支部书记,开始了他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建设新村的光荣而又艰辛的奋斗历程。上任伊始,他就立即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党员大会以及“两委”班子会议,并带领村干部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关注民生,理出一条改变全村落后面貌 、建设美好小畈的基本思路,决心带领全村干群描绘出小畈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蓝图。

然而,创业多艰难。当时的小畈村,“远看一抹灰,近看泥巴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居住条件差,并且分散七零八落,农民出行不方便,平时生产、生活大部分靠肩扛手提。这一切,黄正刚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村里年轻人多半外出务工,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收入窘境中,要想改变乡村面貌是多么困难。他常常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思考着如何改变本村贫穷落后的现状,如何让村里的老百姓尽快地富起来,如何使小畈村村民也能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穷则思变,面对当时贫困落后,百业待兴的状况,黄书记迎难而上。他说,当上这个贫穷村的党支部书记,就是要带领群众改变这贫穷落后面貌,把祖祖辈辈期盼富裕的理想化为现实。在巨大压力和动力下,他在思考中积极寻求脱贫致富的突破口

“要想富,先修路”,他终于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他认为,农村要繁荣发展,农业要增产增收,农民要安居乐业,首先要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就是要修好进出村的道路。但筹措修路资金成了最大难题。2002年春节刚过,他就北上北京,南下广州,找政府资助,拉企业赞助,求个人捐助,托亲告友,终于募集了部分修路资金。他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开始实施这项工程,组织群众出工出力,自己亲自战斗在修路工地第一线。为了节省每一分钱,自己当挑夫做搬运工,再苦再累,毫无怨言。在刺骨的寒风中,黄正刚书记带领全村群众掀起了筑路热潮。由于道路路基大部分都在田畈,土方工程大,路基硬化难,他和群众咬紧牙关,克服重重困难,经过近 2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修出一条路基宽10米、长2000米的进村道路。不久,在镇党委、镇政府和县交通部门的帮助下,路面铺上了柏油,两旁栽植了垂柳,一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从田间地头通往南信叶路主干道,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当时的小畈村是全镇唯一一个通柏油路的行政村,从此,小畈村终结了不通公路的历史,为小畈村的发展铺就了一条民心之路、富裕之路。

道路修通了,黄正刚书记的思路更清晰了,信心也更足了,一个崭新的新村风貌在他的脑海里浮现。下一步棋该如何走,是规划建设村庄的时候了,他一方面积极做好群众工作,让新建房农户入住新规划区,一方面主动与县、镇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取得上级领导支持。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带领“两委”班子成员对新村规划区的村庄道路、下水道、沼气池、垃圾池、电力、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绿化带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规划,他自己一边学习一边请教,终于有了一张他们自己设计的新村规划图。有了规划,就有了目标。围绕新村规划,他率领全村干群积极投身新村建设中。2004年初,正当小畈新村建设初具雏形之时,他却因积劳成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肝肾等脏器开始出现了病变,此时的他,躺在病床上经历人生第一次生死考验。

有播种就有希望,有付出就有收获。在黄书记和全村群众同心同德、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昔日贫穷落后的小畈村如今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市县领导先后多次到该村考察指导工作。小畈村也先后获得“县级文明单位”、“市级卫生先进村”、“省级康居示范村”、“五好基层党组织”、“省农村清洁家园先进村”、“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固始县2009年度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进村”等荣誉称号,在众多的荣誉面前,黄正刚同志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停滞不前,而是再接再厉,勇往直前,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小康路上的领路人

“为了群众快致富,我付出一切,都值!”这句听起来简单朴实,做起来难上加难的话语,是方集镇小畈村党支部书记黄正刚的为民誓言。黄正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毕生追求和践行着他的人生诺言。

当我们走进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小畈村,漂亮新居一排排,笔直道路一条条,绿化树木一行行,群众生活乐滋滋,这就是方集镇小畈村如今的新景象。多年来,在黄正刚书记的带领下,小畈村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为基础, 以劳务经济为支柱,以村办企业为补充的经济发展新路子。

为了带领村民尽快脱贫致富,他一方面培养致富能手,鼓励年轻人外出创业,另一方面,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倡导回归工程。在确保农业增效、农民解决温饱的前提下,他千方百计为广大农民兄弟想法子、找路子,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他千方百计开展招商引资, 使“鑫兴面条厂”、“华瑞内饰件厂”先后落户小畈村,不仅为小畈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而且就地解决了一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为了让年轻人能在外安心创业,他带领村“两委”班子经常看望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解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学习等方面问题,在农村大忙季节,他总会组织本村劳力、机械帮助外出农户抢收抢种。他的一举一动,深得全村广大党员、群众的敬仰与爱戴,他的这些做法,更让那些在外务工、创业的农民感动不已,正是因为如此,小畈村的劳务经济多年来快速发展,劳务收入成为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群众生活的贴心人

2004年夏天,一场洪水的肆虐,冲毁了小畈村多处家园,其中太子营、夹道子两个村民组100多户400多人被洪水围困,群众的生命处于极度危险中。深夜里黄正刚书记与村“两委”班子们一边组织紧急疏散,把孤寡老人一个个背到安全的住处,一边组织年轻党员、群众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在本村境内石槽河决堤口,他第一个跳进水中,打木桩、搬石块、灌沙袋,在洪水中连续奋战了一天一夜,确保了全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把洪灾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等到他完成抢险任务,从河里上岸时,全身皮肤都被洪水浸泡成了白色,此时的他已精疲力竭,面色如蜡。从此,他的病情日益加重,同志们和家人都多次劝他去看病、休息一下,但他仍然坚持轻伤不下火线,继续战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十多年来,他心里始终装的是全村人民,很少有时间关心家中的柴米油盐,更无暇给孩子们认真辅导过一次作业,他虽然没有时间去管自家的田地,却使村民的收入翻了几番。面对妻子的唠叨,黄正刚说:“我是一个党员、支部书记,就要把心思和干劲放在集体工作上,放在群众的身上,怎能把眼睛老盯着自家的私事上。”他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只要群众家里有急事、难事,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去帮助、去解决。邻里之间、婆媳之间经常会发生纠纷,如调节不及时、化解不妥当,就会影响家庭和睦,甚至导致社会不稳定。多年来,他走家串户,知民情,访民苦,解民难,始终坚持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把问题及时化解在基层。

“黄书记真是个好书记,他比亲生儿子还要亲!”五保老人段国全、张运财动情地逢人便说。据了解,这些年来,小畈村所有五保老人的住房都进行了除险加固,修葺一新,室内、廊檐、院落均用沙石、水泥硬化。老人们在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中舒心地享受晚年的幸福时光。1998年,在村集体经济十分困窘的情况下,黄书记多方筹集8.5万元资金,对村小学校舍、道路、围墙等基础设施进行整修,使小畈村小学面貌焕然一新,并顺利通过了国家、省市“普九”、“六配套”的验收;2006年7月1日,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对村小的每间教室进行认真排查,发现问题,立即组织人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9间教室进行了翻修加固。他亲自坚持在施工现场,脚到手指,督促进度,确保了学校的正常教学。他还十分关注学校的教学质量,经常与学校校长、老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交流,每年都要为学校教学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他挂在嘴边常说一句话是:“宁穷村支部,不能穷教育”。他时时刻刻以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承诺。人才就是富根,教育更是关键。建好村小学是黄正刚早有的心思,他积极谋划,争取资金,做好村小的搬迁工作,目前新校址已选定在村部附近; 在新村建设已初具规模的情形下,黄正刚又开始逐户做工作,鼓励、动员村民、企业、社会筹集资金,建成村级幼儿园,确保全村学龄前儿童从小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2009年4月,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号角在全县吹响。黄正刚同志抢抓机遇,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契机,动员方方面面力量,在全镇率先建设好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并很快投入使用,全村新农合参合率达到百分之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2010年春,全县正在积极推行新农保试点工作,黄正刚又一次主动请缨,作为全县示范村参与新农保试点工作,以解决全村老年人养老问题。正当黄正刚书记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时候,可怕的病魔再次袭来,他深感病情在逐步加重,但他不顾同志们和亲人们的多次劝说,毅然坚持在自己挚爱的工作岗位上。后来,由于病情愈益加重,他才不得不去医院治疗。在县人民医院治疗期间,他上午进城治病,下午回来继续带病坚持工作,直到医师给他下了转院通知书,他才意识到自己实在坚持不下去了,赶到了省人民医院,经主治医师鉴定已出现肝肾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虽经主治大夫的全力抢救,但最终没能挽回他宝贵的生命。

廉洁自律的带头人

可怜耗尽毕生力,赢得身前身后名。常言道,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夸奖。黄正刚书记走了,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座农民新村--小畈村,留下了廉洁自律好典范,留下了老百姓永远的赞誉。是他带领村民们把世世代代追求安居乐业的梦想一天天变为现实,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一个富足、文明、和谐、发展的新小畈。在新村规划区内现已入住260户人家,但没有他一间房屋、一处地基,他仍然居住在条件较差的老村庄里。其实,他何尝不想居住在环境优美的新村里,只是他想等到全村所有农户都能搬入新村以后,他才会把自己家搬往新村居住。他就是这样一个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共产党人。

黄正刚同志在生活上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他严格按照村级党务、政务、财务公开程序和制度去办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把村集体有限的资金用在发展教育、文化、社保等公益事业建设上。他严格要求村“两委”班子做廉洁自律的模范,勤俭节约的模范,甘于奉献的模范。在新村部搬到规划区几年里,村支部、村委会没有一间办公室通电,可是,每户群众家都实现了“六通”,即通电、通水、通路、通电话(网络)、通沼气、通电视。

“我们的好书记去世得太早了,太可惜了,还有很多的事需要他做!”夹道村民组组长汪本贵发出深深长叹。在他去世当天,全村父老乡亲不约而同的来到黄书记的家中,以不同方式怀念这位党的好儿子,老百姓的好书记。小畈村的发展还在继续,小畈村干部群众决心化悲痛为力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成黄正刚书记未尽的事业,把已经迈向富裕的小畈村建设得更加富强和美好。这座新村落,见证着小畈村脱贫致富的沧桑巨变,记录着黄正刚这位领路人的奋斗足迹,更是矗立在全村群众心中永远不倒的无字丰碑。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向明超 通讯员 曹本国 熊德佳 海燕) 编辑:冯媛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治水惠民生 兴水促和谐
>> 详细

各地新闻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春节前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贴。>> 详细
点击排行
  国务院决定春节前为城乡困难群众发放生活补贴
中国地方两会透露解决社会问题的新突破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