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南宁孔敬友谊园内景。
走进青秀山中泰友谊园
浓郁的泰国风情扑面而来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李家健/文 徐天保/图
有异域风情的南宁建筑,今天我们来看看位于南宁青秀山风景区的中泰友谊园。
中泰友谊园建于1995年,1997年建成开园。该友谊园是为了纪念1993年中国南宁市与泰国孔敬市建立友好城市,由泰国设计师设计建设的。1月4日,记者来到这里。还未走近它,远远望去,一片金碧辉煌的建筑掩映在绿树间,分外惹眼。
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泰国佛殿,泰国特有的屋顶雕花、飞檐和闪亮的琉璃瓦,都有着鲜艳夺目的色彩,表现出浓郁的泰国风情。佛殿门口,有一块火焰形状的碑,这块形状独特的石碑是南宁孔敬友好纪念碑,是南宁市政府于1997年6月13日所立,上面用汉字与泰文两种文字写道“中泰友谊,源远流长,南宁-孔敬友好之园”。
纪念碑后面,便是佛堂了,佛堂内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座金身。在殿内的回廊上,还立着八尊神态各异的佛像。据园林管理员称,这9座佛像全部是从泰国运来的。泰国人民对佛像非常尊重,所以来友谊园游览的游客,也要尊重泰国当地的风俗,游客进佛堂里参拜,要按照泰国的风情习俗进行拜祭。例如,进入佛堂前要脱鞋,在佛堂献花时须用右手,因为泰国人认为人的右手清洁而左手不洁等。
在泰佛殿里面,一幅栩栩如生的壁画吸引了记者的目光。管理员介绍,壁画上的内容共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半部描述的是佛祖释迦牟尼从诞生到成佛的过程,有激烈战争的场面,也有佛祖讲经的画面等等;下半部体现的是泰国东北部的民俗民风,描绘了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性及载歌载舞向往美好生活的独特风情。2005年,泰国孔敬特委派泰国国内知名的壁画艺术家唐马荣和塔维塞来到南宁担任泰佛殿壁画画师,历时1个月完成。2014年,两位画家曾故地重游。
在佛殿左侧,是9座大钟,每3座为一组。根据泰国的传说,这些钟鼓传出的声音,可上通天堂,下通地府。因此,人们到佛堂内拜佛后,再敲钟,钟声可将人们的心愿传上天堂,从而祈求神灵的保佑。在佛殿右侧,则是5座金光闪闪的舍利塔。园林内除了泰国典型的佛教建筑外,“民俗味”也非常浓郁。在佛殿右前方,便是一片泰国木楼建筑。木楼为黄褐色,分两层,可住人。木楼是典型的泰国民间建筑,全部是用木材建成,里面亦分卧房、客厅,一般第二层是住人的。佛堂、舍利塔、木楼、钟亭、回廊等建筑,分别代表了泰国南、北、中部的建筑风格。
与这座中泰友谊园遥相呼应的,还有一座位于孔敬市的南宁园。1993年,两座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后,在不断地深入交往中,南宁与孔敬两市决定互建园林景点,即在南宁市建立泰国园,在孔敬市建立南宁园,以纪念两国人民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