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黎敏兰要来村里发放爱心物资,村民们纷纷前来帮忙和等待。广西新闻网记者 邓昶摄
续留瑶山为民忙
2010年7月,两年的志愿服务结束了,黎敏兰没有离开大化,她留在大化继续开展公益事业。并与一名叫方孝钢的志愿者凑了3万元,注册成立了民间公益组织——“野百合公益联合会”,担任联合会法人、理事长、秘书长。
“公益事业是一座桥梁。一端是慈善的甘露,一端是生长在贫瘠而干旱的石缝中的野百合。”黎敏兰说:“我去七百弄乡戈丛村看望12岁的孤儿罗小荣时,看见山坡上数十朵野百合在阳光下开得艳。我希望山里的孩子像野百合般尽情绽放”。朴实的话语和感人的举动诠释了她创建并以“野百合”命名公益组织的含义。
现在,全国注册加入“野百合”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已发展到一万多人。野百合公益在深圳、南宁等市设立城市工作部,在本部大化设立捐助项目部、推广部等部门。
这些年来,黎敏兰不停地奔波在城市与穷山之间,组织志愿者走进企业、机关、高校,举行演讲、报告、图片展……激发大家弘扬美德,心手相牵帮助贫困孩子成长。
黎敏兰还利用网络,把山区情况展现在世人面前,她的举动得到了中国麦田计划等公益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成功引进“麦田计划”,扶助山区教育。他们先后在雅龙乡盘兔小学、尤齐小学、七百弄实验中学、弄京小学、古河中学、县民族中学建立“麦田图书室”,获赠图书20000多册,课桌椅500多套;在七百弄实验学校建立“麦苗班”,对“麦苗班”的60名小学学生从四年级到初中毕业给予资助,资助款26.4万元。2011年又相继在雅龙乡开展为期三年的“天使助学”计划,引进30多万元资助50名成绩优秀的学生。
这些年来,黎敏兰带领野百合联合会共筹措并投入扶贫资金和物资300多万元,累计实施爱心早餐、希望图书室、“天使助学”计划、关爱留守儿童,“儿童鸡蛋”计划、贫困生助学金、大米计划等8项扶贫项目,受益学校27所,受益贫困群众超过7000人。“野百合”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公信力不断提高,已经成长为河池市内扶贫领域最大的公益组织,在2011年被选为“河池市新社会组织示范基地”,其中,“关爱农民工子女项目”更是入选2012年团中央典型案例资料库。
“物质上的帮助是不够的,还要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上的追求。大山里的留守儿童,很少有人走出山外,他们渴望看到山外的世界,渴望与城市的孩子交流。”为此,2011年元旦,黎敏兰带着贡川乡下柳小学的11名留守儿童到南宁参加了“大手拉小手——南宁城市小学与大化留守儿童共度元旦”文艺晚会活动,并获赠30000余元的学习、生活用品。2011年11月27日,黎敏兰又引导南宁幼儿园、小学生及其家长共90多人,到大化贡川乡办学条件较为艰苦的下柳小学开展“温暖同行”活动,向下柳小学留守儿童捐赠图书、文具、棉被、衣服等爱心物资。
她还通过多方渠道联系了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让大化的瑶族孩子亮相东方卫视慈善节目《闪电星感动》,与电影、电视明星进行心灵的交流,并且带上他们来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科技馆……让他们拓宽视野。
然而,正当黎敏兰殚精竭虑为公益行善不止之时,社会上却有人对黎敏兰的善举提出质疑:说什么这是她在沽名钓誉“曲线救国”、说什么她假借慈善巧立名目侵吞善款中饱私囊……多年来,黎敏兰对这些质疑的声音置之不理,依然铿锵前行在慈善的大道上。因为,她的“野百合公益联合会”台账明了、进出清楚,经得起任何的检验。不但如此,她还把属于她个人的资金都全部投入到帮贫扶困的公益事业中:她把父母给她的3万块创业本金用于资助七百弄乡15名贫困学生;她把1万元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津贴用于资助贡川乡下柳小学13名学生及该校的校舍维修;她把荣获“CCTV-13社会英雄”的25万元奖金用于补助雅龙乡尤齐村、胜利村等13所学校1300名学生一年的鸡蛋营养餐……她获得的“优秀志愿者”、“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等称号的奖金都用在资助困难学生身上,前后有近30万元。她用她的实际行动有力地回击了社会上对她的一些不实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