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新华街停车点已换上了新的收费公示牌。
一辆小车的轮胎上,被收费员用粉笔写上了停放时间,方便按时计价。
12月1日,备受关注的南宁机动车停车费新标准开始实行。由于智能停车系统(咪表)未能调试完毕,当天按新标准收费的停车点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区域,人工收费区域则全部按新标准开始收费。当日,南国早报记者走访市内部分停车点发现,不少车主忌惮高额停车费,尽可能地不选择路边泊位,有的人甚至改骑电动车或自行车上班;而过去“一位难求”的路边泊位显得行情清淡,有的收费员悄悄降低收费标准招揽生意
咪表未更新还可“照旧”
当天,多个收费路段的收费牌均已换上“新装”。每个收费点都设置了两块牌,一块是机动车停车收费标识牌,另一块是标价牌,所有收费项目一目了然。
在一些收费点,标价牌被一张白纸覆盖了,白纸上是“温馨提示”,写着新标准从12月1日开始执行。一名收费员说,标牌仍被覆盖的原因是咪表系统没有更新,还在执行旧的收费标准。
在建政路等二类路段,还有很多收费点的标价牌尚未设立。不过,收费员已经按新的标准在收费。当有车主停车质疑时,收费员会自动降价。
这里提醒车主,由于收费点分为三类区域,一、二类区域又分一级道路和二级道路,收费标准和收费单位均不相同。标价牌处于收费点的中间位置,因此,在停车时,一定要看清楚停车点是属于几类区域。
南宁市的停车泊位经营,主要由南宁市城市路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桥公司)和各城区政府负责。其中,路桥公司负责的停车泊位有1万多个,城区经营的停车泊位有9000多个。目前已经完成了1100块标价牌的更换和新立。咪表更新由于是从11月30日晚10时才开始,因此,12月1日绝大多数的咪表都没有完成系统更新,仍按照旧的标准收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要10~15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系统更新。因此,这几天,车主在停车时,还有机会享受旧的收费标准。
有的路边泊位“门可罗雀”
东葛路属于南宁市主干道,两侧辅道划的停车位以往都是“一位难求”。遇到上下班高峰时段,经常出现人与车位争路的情况,甚至加重拥堵。12月1日中午12时左右,正是通行高峰,但东葛路园湖路口到望园路口的辅道上,却显得较往常开阔了很多,路边泊位的车辆明显比往日要少。
下午4时,在东葛新民路口附近,路边一排十余个泊位上,只停着一辆车,两名收费员正在低声聊天。记者表明身份后,一名收费员摆摆手,否认这种萧条和停车费上涨有关。
朝阳商圈南宁百货大楼下有两排停车位,一直属于“寸土寸金”的地段。但当天下午4时许,十余个停车位却空出了一半。有车主开车过来,听收费员一说停车价格,又慢悠悠把车开走了。
“我早上7时40分就来了,车比以前少了很多。”下午1时许,埌东片区一名收费员说,许多车主还不知道停车费今天上涨了,不少人在停车时,一听到一小时10元钱,说声“太贵了”,根本不停,直接离开。
“以往我们这里路边停满了车,今天也空了好多。”在建政路某单位上班的左女士告诉记者,当天他们单位的车辆,大多都停进了附近小区和单位,根本不敢停在路边,“如果附近单位和小区因为外来车辆多了,限制进入,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收费员担心“涨价没生意”“停车费最高60元一天时,有些车主都不愿意给钱,趁我们忙不过来时,将车悄悄开走。现在最高155元一天,这个钱,真不知道怎么收。车主要不给,我们能怎么办?”不少收费员表示,很担心提高收费标准后,钱收不回来。
在滨湖路南湖国际广场小区旁,一名收费员说,在这里停车的很多是小区住户,以往就存在收费难的情况,有些车说停放到晚上9时离开,但总趁着收费员下班后逃单开走。该收费员说,公司给他们定了收费任务,他很担心完不成任务。
“一些车主停车也就三五分钟,比如送一份文件,到银行提款机上取点钱之类。”东葛园湖路口附近一名收费员说,以前每小时收费5元,有些车主只停几分钟,不愿给停车费,吵吵也就算了。现在每15分钟收费2.5元,收费时段分得这么细,以后就算只停几分钟,也一定要收费了。“不知道以后和车主的争执会不会越来越多。”他担忧地说道。
下午5时,东葛路飞凤菜市门口路边的一排停车位,还有几个位置空着,而紧邻的菜市停车场却早已挂出“车位已满”的牌子。“原来东葛路是二类区域,现在归为一类区域了,停车费也涨了一倍。”收费员说,路边车位每小时10元,3小时就是30元,而菜市停车场的收费标准为3小时内5元,车主都先去那里看看有没有空位,实在没有空位了才会停到路边。
有泊位悄降“身价”留客
“不降低标准根本收不到钱。”一名收费员私下透露,有车主一听说执行新收费标准了,开车就走。一个上午已经走了好多车了,她“灵机一动”,降低标准来收费。该路段是一类区域一级道路,10元停一小时。为了留住车主,她只收7元或者8元。停两个小时的,收15元。“不过得提前收费,说好多退少补。不然很多车主见我们忙不过来,开车就跑。”她用了这一招后,当天留住不少车辆。
“旧标准时,我们都是靠优惠来留客的,不然根本没有人来停车。”在青秀区的一些路段采访时,记者发现,一些路边泊位为了吸引车主,早就降低标准来留客了。因此,机动车收费新政首日,收费员也不愿按新价格来收费。
在朝阳商圈,地面泊位一直供不应求,但人民中路附近盛世联邦广场的640个地下机动车位、朝阳路西南商都地下停车场的几百个车位,却“吃不饱”。1日下午,这两个停车场的工作人员反映,与往日相比,当天停车的数目有所增多,目前他们还没有提价的打算,估计会吸引不少车主前来停车。
车主称“开始改骑车上班”
以往,不少车主宁愿在道路上违法停车,也不愿意多开点路把车停到停车场里,但停车费新政有可能“强迫”他们改掉这个习惯。车主陈女士表示,路边停车费涨价了,停车场或小区的停车费反而显得更实惠了,她今后出行,尽量不选择路边车位。
“我每周两次来飞凤菜市的球馆打球,考虑以后换交通工具了。”正在路边停车的车主刘先生说,他每次一般停车2个小时,之前共计10元停车费还能接受,而现在停2个小时的费用则涨到20元,一个月就要多付近百元停车费。他情愿以后每次打车前来。
“我们单位好多人改骑电动车了”、“今天好多人改骑自行车了”。当天的采访中,不少车主表示,因为单位没有停车位,只能将车停在路边泊位,如今费用这么贵,根本停不起,只好改换交通工具。有市民认为,由于没有专用的自行车道,骑自行车出行,险象从生,希望政府在提高停车费的同时,能考虑老百姓的具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