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诞生记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贵州贵安新区。
此刻,距离2012年4月贵州省政府向国务院呈报《关于设立贵州贵安新区的请示》,仅仅一年零八个月。
“太快了!太好了!”当这一极具标志性意义的消息传来,黔中大地犹如早春送暖,令人惊喜并为之一振。
贵州贵安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广州南沙新区、甘肃兰州新区之后,与陕西西咸新区同步批准的第八个国家级新区。
酝酿了多年的“贵阳——安顺一体化发展”梦想在贵安新区开花结果,承载着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大使命,以最年轻的国家级新区“横空出世”,强势崛起破浪起航。
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被视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探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路子的标志性事件,贵安新区获批,为贵州的发展带来了无限想象和空间。
可以肯定的是:她,将成为黔中经济区这个国家经济发展增长极的强劲引擎;她,将开创贵州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新格局。
大手笔:顶层设计助推发展
贵安新区,从一开始就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相连。
在我国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快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区的目光投向了广阔的西部,投向了有着巨大后发优势的贵州。
加强西部地区重点城市新区建设——2012年,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直指包括贵州在内的西部内陆省区。
围绕起草完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文件,国家发改委牵头、由42个部委共158人组成的国家联合工作组在贵州展开了史上最大的一次调研,贵安新区作为黔中经济区的核心,被工作组广泛调研、重点关注。
“要推进贵阳——安顺经济一体化发展,加快建设贵安新区,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鼓励在土地、投资、科技创新等领域先行先试。”2012年1月12日,随着国发2号文件“重磅”出台,作为国家战略层面顶层设计的载体,贵安新区正式浮出水面。
国发2号文件颁布一个月,《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布局”贵安新区:作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的五个城市新区之一,推进贵安新区规范建设,建成黔中经济区最富活力的增长级。
同年8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我省《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统筹推进贵阳、安顺一体化,建设贵安新区,打造大贵阳经济圈,形成支撑贵州、引领黔中的都市核心区。”
突破发展,积极上“争”。
为了获得中央的支持,争取新区尽快获批,贵州积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汇报和对接,争取国家给予新区更多的差别化政策支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金融机构在开放开发、投融资、基础设施、生态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
随后,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工作组几番入黔,深入贵阳市、安顺市,围绕黔中经济区核心区、贵安新区的有关情况进行调研。借助一系列的专题会、研讨会,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和专家为贵安新区发展“把脉开方”。
作为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和《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举措,35个国家部委和单位相继出台了支持贵州发展的政策文件或与贵州签署合作协议,其中多次明确提出对建设贵安新区加大支持力度。
突破发展,积极内“聚”。
为了激发内生动力自力更生,贵州整合资源,举全省之力推动贵安新区建设。
贵州决策层誓要依托贵安新区这一平台加快全省改革开放的决心背后,是“后发赶超,后来居上”的雄心。
2012年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同志在省委、省政府听取贵安新区总体规划工作进展情况专题汇报会议上指出:加快贵安新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带动黔中经济区和黔中城市群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到中央工作后,战书书记还对贵安新区建设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贵安新区中心区建设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城市标志性城区。
贵安新区成为“一把手工程”。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展开调研,研究部署贵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并组织力量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迅速启动贵安新区前期相关研究,积极开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没有纸上谈兵,只有实实在在地快速推进。
2012年12月29日,省委书记赵克志到贵安新区调研时,指出:贵安新区开发建设,必将在贵州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新区现在还是一张白纸,我们还是白手起家,但坚信有中央的大力支持,有全省上下的团结拼搏,贵安新区一定能够成为极具特色的城市新区。他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规划修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招商引资引智,加快大项目实施。在建设过程中,要在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多给予农民实惠,在产业支撑上下功夫,在营造环境上下功夫,在凝聚工作合力上下功夫,早日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全国一流新区。
2012年8月29日,省长陈敏尔赴贵安新区考察调研时指出:贵安新区是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大战略、主战场,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意义重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贵安新区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做好工作,尽快启动贵安新区开发建设。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了建设贵安新区的战略决策。贵州省委、省政府把握机遇,对贵安新区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前瞻性规划。
横向,贵安新区开发开放,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版图,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点睛之笔”。
纵向,贵安新区开发开放,进一步推动了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贵州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
大视野:从“产业新城”
到“国家示范”
建设贵安新区,就是通过加快推进贵阳——安顺一体化,形成与其他省区等量齐观的强有力的核心,推动黔中经济区形成,引领黔中经济区发展,达到“黔中带动、黔北提升、两翼跨越、协调推进”目的,进而促进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黔中地区发展的脉络显示,贵阳、安顺虽历史渊源有别,因特殊的地理区位,两地自古一体。
面对区域统筹发展的大趋势,贵阳、安顺都急需进一步注入新的城市和区域功能。而贵阳——安顺一体化,不仅破解两地发展的困局,更关键还在于引导空间导向和共识共赢,推动黔中核心区的形成,整合省域资源,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2010年12月,国务院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域规划》,提出“推进贵阳、安顺一体化进程”,对贵州区域协作发展进行了初步的战略谋划。
建设贵安新区的理论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黔中城镇群发展规划》、《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黔中经济区核心区规划》的研究中。
《黔中城镇群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以马场为主的贵阳产业园”,对贵安新城的建设有了初步概念。
《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点出构建贵安同城化地域内的新城——贵安新区,以贵安新区为全省支撑,成为带动黔中的核心增长极,从而构建贵阳安顺城镇带和产业带。
《黔中经济区核心区规划》提出以国家级政策新区来构建贵安新区,将贵安新区打造成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高端功能聚集的活力增长极核和接轨国际的战略高地。
对贵安新区的构想,经历了一个从“产业新城”逐步向“打破行政区划、整合区域、带动全省、国家示范”战略视野的转变。
国家级新区是一块“金字招牌”,对一个区域来说,国家级新区将意味着未来在税收、土地单列、海关通关和重大项目等方面获得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从而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要素优化集聚。
贵安新区,不是一个单纯的园区,也不只是一个产业新城,而是一个承载着贵州“两加一推”发展重任的先锋新区和重要平台,目的在于拓展发展空间、带动要素配置、提升城市功能、培育新的增长极。
建设贵安新区的实践,力促贵安一体化的前期工作也在悄然进行。
为了让构想变成现实,贵州一方面寻求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撑;一方面力促贵阳、安顺两地积极对接、超前谋划,率先启动了两地在通讯、交通领域的同城化管理。
2010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贵州有限公司在贵阳与安顺两个城市开始实行移动电话同城化管理,两地通话不再收取漫游和长途费。
以交通一体化的尝试为开端,2011年8月,贵阳、安顺携手共建贵阳花溪至安顺平坝的城市快速干道,构建同城化的交通走廊。
与此同时,一个承接贵阳和安顺工业发展的“黔中新兴产业示范园区”也在平坝县马场镇揭牌成立,而这一园区,正好位于后来贵安新区的中心地带。
毋庸置疑,这些实践,成为步入“国家级”贵安新区的最早雏形。
大使命:1795平方公里
打造经济新高地
在内陆开放持续推进和生态文明建设提到理念发展新高度的时期,注定了贵安新区在未来发展中核心价值的取舍。
促进区域协调,体现发展的社会示范和生态示范,成为贵安新区的国家责任。
探索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新路径,支撑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成为贵安新区的重大区域使命。
担负着双重使命,在贵阳、安顺两市所辖4县(市、区)20个乡镇范围,规划控制面积179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贵安新区要勾勒出一幅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美丽画卷。
担负着双重使命,贵州“谋篇布局”贵安新区。
2012年9月,以省委书记赵克志亲自担任组长,省长陈敏尔、省委副书记李军、常务副省长谌贻琴和省委常委、副省长秦如培担任副组长的贵安新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成立;次月,作为省委、省政府派出的正厅级机构,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成立并行使市(州)一级的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限,作为省大一型国有企业的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正式组建。
随着贵安新区及贵安新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到位,新区初步完成了从运行体制到管理层、运作层的基本构架的搭建。
多次调研、认真研究,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反复梳理新区未来发展的脉络:坚持打造全国极具特色的一流城市新区的“一个标准”;紧扣一年有框架,两年有效果,三年有形象,五年大发展的“三有一大”近期目标;注重城乡统筹、创新发展、开放开发、先行先试“四个同步”开发原则;做好贵、安、新“三篇文章”;启动规划、组织、基础设施、引领性项目“四大工程”先行,迅速搭建起新区的建设框架。
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边筹建边工作、边谋划边发展,大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贵安新区破浪起锚。
完成新区总体规划等25个规划编制,其他40余项规划编制加快推进。
组建完成7个内设机构、6个直属事业单位、7家省直派驻单位和开发投资公司,全面托管直管区4个乡镇。
突出打造投融资平台,为新区筹集到位资金204亿元。
“八横四纵”骨干路网等一批基础设施、市政配套及生态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亿元。
在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陈敏尔等省领导的亲自谋划推动下,富士康、中国电信等一批引领性标志性产业项目入驻新区。
出台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见及配套政策,推进了户籍、产权等一系列改革,完成13个美丽乡村建设和总长118公里的22条小康路。
初步构建了“大部门制”和两级“扁平化”行政管理模式,纳入政务服务大厅的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到69项,全面推进工商登记改革,实施了企业注册“零成本”、“零首付”等19条改革措施,探索实施雇员制,激活选人用人机制。
贵安新区只用一年时间,演绎着各种令人惊叹的“贵安速度”。
2014新年伊始,贵安新区第一年激情创业收获了最大的“褒奖”: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贵安新区。
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围绕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的目标,贵安新区将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工作主线,抓住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两个关键点,以国家级新区的标准谋划和推进开放开发各项重点工作,推动贵安新区全面提速发展,向着“两年有效果”目标挺近。
新的一年,贵州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改革创新,奋力拼搏,将在“贵安”这片热土上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发展与开放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