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转型升级:广东率先探路

2012-09-17 16:48:48 来源:南方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在转型升级大旗的指引下,广东自主创新能力大幅跃升,正实现从“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跃变。

国家科技部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1》显示:广东创新绩效排名全国第一,其他多项指标,如研发人员总数、发明专利授权量、企业创新能力、高技术产值和产品出口均居全国首位。

更多数据显示:广东发明技术自给率从2005年的45.4%上升到目前的65%,全省专利授权量、有效专利拥有量和驰名商标数均居全国第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9%……

昔日低端制造加工的角色逐渐改变,从“拼汗水、拼资源”到“拼服务、拼智慧”,广东经济驱动内核悄然发生转变,转型升级成效正在显现。

发展命题

以转型升级破发展窠臼

“广东转型升级经验全国瞩目!”近日,在南方日报启动的“重大项目建设一线报告”大型报道座谈会上,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为首的专家组对广东转型升级所取得的成绩竖起了大拇指。

回首过去,广东的转型升级之路并不平坦,其中更是经历了数十年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目前尚未结束的欧债危机的重重考验。

耐人寻味的是,接踵而来的两次危机,都对外贸依存度超过110%的广东形成了冲击;但从应对过程和结果来看,却折射出了两个不同的广东。

2008年下半年,当国际金融危机席卷而来之时,广东顿时“黑云压顶”,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到2009年1月,进出口同比下降31%,与好年景百分之二三十的增幅形成强烈反差。这直接导致广东该年一季度GDP增速降至谷底(5.8%)。

欧债危机全面爆发于2011年,且蔓延持续至今,对尚在喘息之中的广东出口再次形成打击,但广东应对起来总体更显淡定从容,GDP增速从今年一季度的7.2%回升到上半年的7.4%,筑底回稳之势明显。

这两次危机中的表现仅是广东转型升级前后的缩影。

回顾广东转型升级风雨之路,可以清晰看到广东省委、省政府居安思危主动决策,借助国际金融危机倒逼之机,利用内外合力加速推进转型升级的谋略和智慧。

在改革开放中率先发展的广东也率先碰到了成长中的烦恼:土地荒、油荒、民工荒等一系列资源、环境瓶颈凸显……高投入、高消耗、高能耗、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制约了广东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非常之时必有非常之举。

2007年底开启的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大潮中,思维激荡换来一项项科学发展决策的出台:实施“双转移”战略、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自主创新等等,并成了广东科学发展的“新指挥棒”。广东转型升级之路亦自此启程。

“转型升级是事关广东前途命运的一场硬仗!”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指出。

该评论警示道,广东把握得好,就能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顺利步入比较发达的现代化地区行列;把握得不好,就有可能跨不过“中等收入陷阱”,出现停滞和倒退,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有可能断送。

广东主动谋求转型之际,一次外来危机对广东转型升级之路提出了严峻挑战。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外贸出口依存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广东,感受到的寒意更甚,一度位列全球前10名的玩具供应商东莞合俊玩具厂在危机的冲击下倒闭。

当时借应对危机保增长而反对“双转移”的杂音不绝于耳,省委书记汪洋对此给出了最响亮、最坚定的回应:对于广东来说,当前的危机,是危中有机,是传统发展模式之“危”、科学发展模式之“机”,机遇大于挑战。

借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之势,乘珠三角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风,广东以“三促进一保持”为统揽,顺势“洗牌”,谋篇布局,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提速,落子布局既立足当前的保增长,更着眼于未来的调结构。

……

广东顶住了非议,克服了困难,转型升级之路越走越坚定。

广东样本

“腾笼换鸟”换来新天地

转型升级意味着结构的调整、利益的重构。过去30年里,广东抓住了每一次消费升级和世界产业调整的机遇,成为第一经济大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广东亦在积极探寻转型升级路径。

广东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便是通过实施“双转移”战略,既实现珠三角“腾笼换鸟”,又促进东西北快速发展。

广东主政者的思路是:把区域协调与调整结构结合起来,把产业转移与创新机制结合起来,把内需与外需拉动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

事实予以强力佐证。“腾笼换鸟”,既缩小了区域差距,又为珠三角腾出了新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共计7000亿元投资涌入“双转移”中,35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产值、税收连年翻番,累计创造产值逾5000亿元,税收逾24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座中等城市。

“腾笼换鸟”为珠三角腾出了宝贵的发展空间。珠三角核心区6市新引入世界500强企业43家,投资额达302.64亿元。产业大型化、高端化、现代化趋势明显,重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07年的58.4%上升到2010年的60.6%。

目前,珠三角已形成了新型显示、软件、新材料、新一代通信等4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集群。去年全省11个新兴产业总产值达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5%。产业的重构使经济获得新生,而这些将奠定广东未来数十年的发展格局。

“产业转移的倒逼,打破了珠三角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提供了发展机遇和空间。”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说。

事非经过不知难。转型升级的过程并未如上述数字般美好。

佛山建陶业的演变颇具代表性。佛山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淘汰一批、转移一批、升级一批”,企业数量从400多家减少到50家。大浪淘沙中留下来的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以“中国建陶第一镇”南庄为例,2006年当地陶瓷行业的产值是117亿元,企业75家,税收是2.6亿元;2010年陶瓷企业仅13家,产值却有128亿元,税收2.8亿元。

同样,被喻为“制造车间”的外贸大市东莞,也以“忍住了暂时的阵痛、忍住了暂时速度的放缓、忍住了暂时收入的减少、忍住了社会的非议”的决心,坚定不移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带动外经贸转型。2008年以来,该市新增外资企业研发中心89个,去年内销总额占到内外销总量的29.4%,988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海内外注册品牌2678个,委托设计生产(ODM)外资企业比重提高到29.8%。

在这场转型升级探索中,全省上下逐步形成共识:转型升级意味着新一个征程的开始,这必须要改变我们过去长期所保持的跑步姿势,其中难免要牺牲一定速度,难免会伴有阵痛。而且这需要有一个过程,不可一蹴而就。

事实上,广东正以前所未有的战略性眼光来考量“转型升级”这一核心任务。今年初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省长朱小丹说,今年广东GDP增速预期为8.5%,低于去年的水平。

更引起外界高度关注的是,尽管2011年广东GDP总量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全省人均GDP也首次突破7000美元大关,但这次全会对GDP数据只字未提。

“保证转型升级的成功是战略的成功,而保持总量位次不变只是战术上的成功。如果过分注重总量规模,可能在战术上能够暂时胜利,但贻误了转型升级的时机,造成战略上的失败就是彻底的失败。”省委书记汪洋的这番辩证分析给出了最响亮的回答。

改革为魂

广东探寻未来竞争力

牵一发而动全身。转型升级并不仅是经济领域的“核变”。

转型升级必须破除传统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利益格局,必然伴随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因此,更要靠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来破解深层次体制性矛盾。其中政府职能转变是关键。

8月2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批准广东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在此之前,省政府公布2012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项第一批目录,全部调整事项达到354项,占省级政府现有实际审批项目的1/3以上。其中,明确取消179项、转移55项、下放115项、委托管理5项。

新加坡《联合早报》评论说,中国把一项重要又艰难的改革试验任务交给了广东,这是对广东作为改革者的一种信任和认可。

这一评论还指出,广东目前和全国一样,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而要企业转型升级,政府的服务就首先要转型升级;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就首先要提高服务企业的创新能力;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政府就首先要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这也是政府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在这场指向政府自身的改革中,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则是硬仗中的硬仗。

在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看来,转型升级首先是产业转移,其二是产业升级,其三是制度创新。这三个问题是连在一起的。“所有的转型升级都是以制度创新为基础的,因为只有制度创新,才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对此,汪洋一语中的——广东产业转型升级要取得成功,不断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下一步还要靠发展市场经济。不管经济总量有多大、财政收入有多高,如果没有一个规范的、制度化的市场环境,广东难以拥有赶超香港、新加坡等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要打赢转型升级这场攻坚战和持续战,就必须从思想观念到体制机制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再造,形成支撑“持续转型升级”的科学发展的保障体系。

令人振奋的是,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中,在全省各地的生动实践中,我们看到了这种转变的思想共识,看到了这种转变的创新尝试——在行政体制改革领域,深圳、顺德试点推进大部制改革;在社会管理领域,社会管理创新释放了“坤叔”们的活力,农民工积分入户让更多新粤人共享广东改革发展成果……

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从“三打两建”专项行动迅猛开展到企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强力推进,一系列软环境优化和提升举措,都体现了广东正在推进一场全面的转型升级,而不单单是经济层面。这一场转型是全面的转型,是软与硬兼具的转型,其目标均是为打造广东未来竞争新优势。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朱小丹指出,广东要拿出革自己命的勇气,对行政审批制度动刀,加快完善广东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杀出一条血路!”汪洋在表明广东改革决心时多次援引这一名句,同样亦被应用到推动转型升级上来。

春江水暖鸭先知,广东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实践正是中国必将经历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所说——“广东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在为自己寻找未来,也是要为整个国家找未来。” (记者 黄应来)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比脸还高!日本个性定制汉堡夹718片酸黄瓜(图)

气象女主播穿错衣变“隐形人” 同事递外套救场

潘玮柏曾经比周杰伦还火,为何现在销声匿迹?

不能带上火车?女子安检口吃光十斤榴莲 擦干鼻血上车

精彩热图

深扒男星童年照 胡歌王凯霍建华 谁能从小帅到大

古巨基原来是“妻管严” 婉拒与尚雯婕贴耳接触

小李夺影帝也不管用!奥斯卡收视竟创八年新低

好速度!分手后火速找到接盘侠的10大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