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攻略
在推动重庆国资发展的主要措施方面,报告以五组数字总结了重庆国资委在围绕完善城市基础建设、健全地方金融市场、再造国有工商产业、实现“走出去”战略及创新国资管理体制等五个方面的改革与探索。
“五五三三”措施:做大城市建设投资板块。“五五三三”措施是重庆国资委发展城市建设投资板块即“八大投”模式的内核,具体为:一是通过国债、规费、土地、存量、税收等“五个注入”,将零散、静态资产集中变为集团资本金;二是通过银行、债券、股市、信托、海外等“五个市场”融资,放大国有资本;三是通过资产债务平衡、现金流平衡、投入产出平衡等“三平衡”管理,实现国有资本健康运行;四是坚持“八大投”不互保、财政不担保、专项资金不交叉使用等“三不”原则,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有效控制经营风险。
此外,通过“三大重组”措施,重庆国资盘活了五户地方金融企业,做活了地方金融产业板块;通过“三加二”综合措施,重庆成功重塑了传统工商产业板块,并赋予其全新价值和企业活力,使之成为重庆振兴老工业基地、提升实体经济实力、发展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一二三四”措施,即“一平台、两通道、三支撑、四重点”,重庆国资借用外力,巧妙助推国企重组转型,加速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在促进重庆国企自身发展的同时,拓延了地方国有经济的发展边界,为重庆非公经济的发展腾出了市场空间,创造了“国民共进”的双赢局面。
启示
重庆国资改革的“渝富模式”、“八大投”等成功经验已经成为各地国资委效仿的样板,然而,迄今为止各省市还没有一家能成功复制。
王志钢对此认为,随着国有经济的进一步放开搞活,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能发生了“监管国企——监管国资——监管国有股权”的动态演进。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需要新的国资监管思路。
重庆市国资改革的经验正是这种国资监管思路转变的写照。在重庆推动国资发展的各种措施中,最受外界关注的无疑是创新国资监管与运营模式,即“三项体制”措施——管资产与管人、管事高度统一的国资监管体制;金融资本和工商产业资本一体化的国有资本运管体制;以渝富公司为资金运作平台,加速国企改革与国资发展的国有股权流通体制。
而通过渝富公司履行债务处置、资金周转,战略投资三大功能,就是重庆国资委创新国资监管与运营模式的一大成功探索。自成立至今,渝富公司已累计处理不良债务和资产300多亿元,为企业搬迁、破产等提供周转资金200多亿元,参与推动了重庆银行、农商行、西南证券等一批国有集团的重组,为重庆国企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闻名全国的“渝富模式”。
“它的意义在于成功破解了企业想融资融不了、想破产破不了、想搬迁搬不了等国企改革的‘死结’。”王志钢说,“三项体制”的建立,使得重庆市国资委可以在其监管范围内为重庆国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最大限度拓宽国有资本的运转空间和效率,提升国有集团整体协作能力,还为重庆国资拓展了资金、资源、人才的配置空间,推动了集团间的“抱团发展”,促进了优秀企业家的成长。
“渝富模式”只是重庆市国资监管创新的一部分。报告中用“灵、骨、血、肉”总结了重庆市国资监管思路的整体框架——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灵魂”是国资监管人事制度的创新;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骨骼”是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创新;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血液”是国有资本运营机制创新;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肌肉”是国资增值与惠及民生并进。
来源:人民政协网 (记者 李彬) 编辑:马原 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