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北地区>北京>北京新闻
北京海淀一村庄设卡收费管理流动人口 被迫暂停
2011-04-07 12:22:37      来源:中国广播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一下要收20块钱 大家都接受不了

村子入口处,钢架结构的大门显然是新建的,电动栏杆已经固定在抬起状态,岗亭里也没有人把守,门卫室里的一个指示牌证实着此前媒体的报道:“从4月3日起无出入证者禁止入内,请到村东口流动人口办公室办理证件。”村里人说,办证就意味着交钱,每人每月15块钱的费用,是此前从没收过的,第一次办证还要加上5块钱工本费,一共20块钱。

村民A:一下要收20块钱,大家都接受不了。村民B:我们都不知道收的是什么钱。村民C:那谁愿意呢?肯定不愿意!

主要为了管理

在村委会,记者见到了一份落款为小牛坊村委会的《流动人口管理建档收费方案》,村党支部组织宣传委员郭增鑫说,这其实是还有待完善的方案。

村干部:等细化的时候再实施。主要是为了登记造册、加强管理。

村民管理怎么来了“物业”?

大部分村里的流动人口还没有交钱,而在少数已经交了钱的住户手里,收据对这几十块钱的描述是“物业费”。村民管理怎么来了“物业”?郭增鑫解释说,水费和卫生费是真正涵义,缓解经济负担和管理流动人口是收费的根本出发点。

郭增鑫:我们人员不够用,每天产生的垃圾量10多吨,随着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负担就产生了,经济上有一些拘谨。登记和收费啊,真正做到统一管理,为大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村委会说,这两天已经暂停了收费办证,但封闭化管理是未来必然的道路。

路过村大门口,村民刘大爷向记者打听这个强制收费还会不会继续,他说并不希望自己的家园就此封闭。刘大爷:管理是好的,但是方法不对,人都给挡在外头,不让进来,那哪儿成啊?

小牛坊村位于北京海淀区西北旺镇,和上地高科技园区紧邻,根据村委会的掌握,流动人口近年来的膨胀已经难以统计,原本全村登记人口只有1000多,现在的居住人口规模在2万人左右。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已经力不从心。郭增鑫:确实力不从心,因为人实在太多了,我们可能做得不是太细节化,但还是希望本村的流动人口和居民,理解我们做这件事情。

在北京,流动人口的管理早已经有可以遵循的办法,2009年,小牛坊村所在的海淀区出台了北京首个专门针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办法—《海淀区流动人口和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来有登记、走有注销,出租有登记、停租有核销”写得清楚明白,只是现在看来,做起来并不容易。小牛坊村所在的西北旺镇,也正在全面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组织人员、建大门,然后安装一些摄像头,增派巡逻人员。(主要是针对流动人口比较多的现象?)对。

确实有制度的两难

业内专家表示,对流动人口直接强制收取费用在法律上没有依据,而这当中也确实有制度的两难。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丛虎:从法律上来说,尊重流动人口各项权利,法律价值要求我们对他们的“放松管制”;但从管理上讲,无论社会管理还是公共管理,目的是要维持社会稳定,维持公共秩序,就必须要掌握这些流动人口的信息,要加大对其管理力度,这时,在追求保障个人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实际是发生了冲突。

王丛虎对此建议,村委会的管理方法完全可以变通。王丛虎:村里面可以要求这样一种合适的方式。可以要求各个出租房屋的人,你租给谁,可以要求向有关部门申请登记,通过有关部门那儿去获得信息,再回过头来掌握他们的信息进行管理,可能这个路径是最合理也是最合法的。

城乡结合部低廉的房租和便利的交通,是小牛坊村之类的地方人口压力急速膨胀的重要原因,办证收费管理,这份尝试在村民那里遇到的首先是不满,有村民不愿关闭村门,有租户准备选择离开,村级管理流动人口,难题亟待解决。

来源:中国广播网 (记者 王娴) 编辑:许银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镜头] 68岁的黄耀军是广东省增城市小楼镇江坳村的低保户,镇上安排他在当地一家旅游公司看大门,月收入800多元,加上政府每月给他发放的低保400多元,日子还算过得去。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详细
点击排行
  医改主攻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将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
北京规定事业单位人员互相流动可免笔试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