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台湾个体户厦门创业忙

2012-11-28 16:18:12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近来在厦门,每到傍晚下班时分,厦禾路文灶附近的豚殿包子店顾客就明显多了起来,热气腾腾得让人忘记了已是冬天。

“豚殿包子店今年5月10日开业,3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月店租就要一万多元,加上10名员工的工资,成本压力不小。且今年餐饮业也不太景气,但我们刚过半年就能做到保本经营,算是很不错了。”来自台湾的店老板何柏毅情绪显得十分饱满。

在台北知名的士林夜市,何柏毅家经营煎包小吃已有四代。厦门开店,是这家老字号小吃店在大陆“拓展市场”的第一站。

在厦门市的中山路、厦大、莲坂等商圈,正出现越来越多像豚殿包子店这样的个性化小吃店,鸡排、香肠、面包、冰品,不一而足,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台湾个体户。

“来厦门之前,我们还不知道个体户这个说法。”厦门市思明区个私协会台商分会会长黄启璋告诉记者,在厦门创业的台湾个体户中,餐饮业者占到了大多数。

台湾个体户的产生,始于2006年。当年1月19日,厦门市工商局出台《台湾居民在厦门市申办个体工商户登记的若干规定》,这也是大陆第一个“台湾居民个体户”可操作的落地政策——允许台湾居民在厦门申办个体户营业执照。当年,登记数就突破了100家。

在此之前,不少台湾居民开店都要借用大陆居民的名义来申办个体营业执照,由此带来的风险不言而喻。允许台湾居民在厦门申办个体户营业执照,让台湾业者免去了投资经营的后顾之忧。

据厦门市工商局统计,截至今年10月31日,厦门共登记台湾居民个体工商户1050户,投资总额7657万元人民币。

今年来,大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厦门餐饮业遭遇多年未见的困难。但不少来自台湾的小吃业者,仍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今年至今,全市新设台湾个体户98家,资金额844万元人民币。

在豚殿包子店对面就是一家叫“绿盖”的台湾冰品店,也是今年7月间开业的新来者。

在台湾小吃业者看来,厦门是台湾小吃大陆创业的最佳城市。厦门与台湾一水之隔,原料、设备引进都比较便捷,重要的是同样的闽南乡音,让大家有本地人之感。

“大陆这么多消费群体,经济在不断发展,何况人离不开饮食。做吃的关键是要勤奋,现在台商在资金上已经缺少优势了,唯有用心。”黄启璋说。

位于明发商业广场的G师傅鸡排店,2010年开了第一家店。G师傅鸡排店股东林建道说,虽然今年餐饮业的整体行情并不太好,但鸡排店晚上几乎都是满座,盈利没有问题。

林建道以前在台北经营一家网络公司,但近年来生意日渐萎缩,全部心思都放在经营大陆的鸡排店。虽然进入大陆才2年多,但林建道却把小鸡排做成了大生意。以厦门为据点,G师傅目前在福建全省有10家店,其中一半为加盟店。

林建道告诉记者,除了鸡肉和油在本地采购,其他辅料都由台湾运来。以炸鸡粉为例,光运费就抵得上本地的采购成本。但为了调出最独特的风味,还是坚持从台湾进货。

厦门市工商局局长陈海疆表示,厦门市利用独特的对台区域优势,着力打造台湾居民创业的优越环境,目前在厦门已经形成了一个台湾居民个体户群体。

2007年4月,厦门市思明区个体劳动者协会台商分会成立,这是全国首家以台湾居民个体工商户为会员的个体劳动者组织。目前,该分会已拥有会员200多家。

黄启璋说,小吃店是台湾个体户创业打拼精神的生动体现。很多人从单店做起,积累管理经验,做出品牌,再进行连锁加盟经营。小吃已不能简单视为小生意,年营业额几百万的并不少见。

今年6月,台湾业者已经在厦门市湖里区开设了一个美食城。眼下,黄启璋正在思明区寻找合适的场所,计划联合台湾小吃业者再开一家美食城。

“随着两岸关系越走越近,大陆市场对台湾个体户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台湾个体户来厦门创业。”眼下正在寻找店面,准备开第二家煎包店的何柏毅说。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个体户 台湾小吃 台湾居民 台湾业者 创业

精彩热图

盘点令人崩溃的影视剧台词

盘点令人咋舌的疯狂恶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