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账算得仔细,看得清楚,住得明白!”填表台前,半弓着腰的一位中年妇女抬起了头,露出一张黑里透红、带着笑的大脸盘子。
昨天下午,本市首个社会化公租房——远洋沁山水公租房项目,迎来了第二批海淀区住户,这批住户一共有25户,其中19户为廉租房被保障家庭,6户为两限房轮候家庭。
说话这人,就是这批廉租房被保障市民之一的张金华大姐。张大姐今年已经52岁了。2004年,她一人带着儿子找到了一处位于海淀区香山南路魏家村的平房单间,在这里一直住到了2011年村子拆迁。
原来的单间只有9平方米,仅能放下一张单人床,一个冰箱、一台洗衣机,大黑包似的25寸电视也已经看了10多年。
孩子大了,没地儿住,就搬去和奶奶挤着。每次孩子来看母亲时,张大姐只能抽出一张门板,两头用椅子架好,让儿子凑合一宿。
就这样一间小房,租金还要1000元。按照廉租房租金补贴的相关条件,本市住房保障系统每月提供500元租金补贴,张大姐自己还得再掏500元的租金。
“当时听说这新的公租房我一个月只交500多元的时候,我心里就琢磨着,住进一套新房子,难道租金和旧平房差不多?”话说着,张大姐抖搂开一张粉色的入住通知单,拿给记者看。
“实际承担的租金为每月1955.29元减去1368.7元,等于每月586.59元。”顺着张大姐的手指,记者不由得读出声来。
张大姐分到的一居室,为47.69平方米,完全符合补贴标准。顺着小区绿地,张大姐来到了公租房样板间。推开门,她惊呼了一声:“怎么会这么好!房租几乎没变,可我住得就宽敞多了。从小平房挪进了新楼房,面积还涨了四倍多。”
看完样板间,再办手续,钥匙拿到手后。4单元606就成了张大姐的新家。
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住户,张大姐挺直了腰。“日子越来越好喽!”
相关新闻
租户享受选房系统一站式服务
昨天15时,租户苏海望坐到了选房系统电脑前。电脑屏幕的正中央,蓝天白云的背景图上,是“北京保障房中心选房系统”几个大字。
输入租户的身份证号,进入系统,几栋咖啡色的大楼正是远洋沁山水楼盘的实景示意图。
“您的公租房在4单元1层。”工作人员一边说着,一边在画面里大楼的相应位置点击了一下,这套房的户型图立刻弹了出来。“您核对一下左边的房屋信息,东西朝向的两居室,面积是65.4平方米,基本租金是2681.4元。”
不仅是面积、租金这些基本信息,甚至连房屋的墙面、天花板乃至采暖系统,选取什么材料、用什么方式装修,系统里都一一列出。“信息没错,而且很详细。”苏海望连连点头。
看完房子的情况,选房系统的背景从楼房实景换成了电视柜、餐桌等家具实拍图。“对照客厅的面积应该可以选择这个电视柜,床的话用标准的双人床就没问题……”拿家具尺寸和房屋尺寸一对比,选择什么样的家具,苏海望心里有了底。
在系统里选完家具的同时,伴随着“沙沙”的打印声,一份《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租赁合同》已经新鲜出炉。打开一看,从每个月的房租到单个家具租金,以及每月需要缴纳的总费用,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从选房到选家具、打印合同,计入交费,全部在北京银行开发的选房系统内标准化完成。昨天在现场挑选公租房家具的租户们,享受到了选房金融系统的一站式服务。这套系统不仅给租户选房、选家具带来便利,也给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的工作人员解决了难题。
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运营管理部高级主管陈永存表示,为了满足部分租户的需求,系统特意增加了单独租赁家具家电的软件,并附加在系统中,使得很多租房人“二次租家具”成为可能。(记者杨汛)
权威解读
远洋沁山水空置属误读
远洋沁山水这个最早“吃螃蟹”的项目,曾被一些媒体报道指入住率低。对此,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属于误读。
“首先,这个项目是全市第一个入住的公开配租公租房项目,市、区两级住房保障部门一直本着边入住边摸索经验的原则,稳妥推进分配和运营管理工作,并非群众不踊跃入住。”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其中调配给石景山区的250套房源,已经有450户报名参加摇号,近期正在选房,居民将陆续入住;海淀区的120套房源,目前已有84户入住,剩余36套房源将于近期安排轮候家庭选房入住。
据了解,目前全市公租房轮候家庭数量大于今年能竣工的公租房数量。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期将加快建设、竣工和配租入住,早日满足更多居民需求。(记者耿诺)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张少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