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观天下 知中国

《让心苏醒》:一个城市隐者心中的“空谷幽兰”

2012-05-10 14:25:29 来源: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让心苏醒》:一个城市隐者心中的“空谷幽兰”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西京为李功名素描像

2012年2月,一篇关于终南山隐士的报道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美国人比尔•波特和他寻访当代中国隐士的《空谷幽兰》。

“西安没有终南山,会完全不一样”。读过《空谷幽兰》,走过终南山,想在“终南山保护的西安”寻找城市中的隐者,李功名会是其中一个。李功名在闹市西安追寻并找到比尔•波特所说的生活中“独处”的乐趣。当春天来临时,在孤独中著书,是李功名的一种修行。

“独处不是离群索居,而是更深的觉悟和仁慈”。无论在大山,还是城市,隐者总是被孤独吸引,并从独处中变得更有智慧、更为仁慈。李功名喜欢独处,并享受孤独。《让心苏醒》是李功名在孤独中写成的第三本散文集。

在第一本散文集《一半是春,一半是秋》和随后的《春思秋雨》中,李功名在孤独中构建了一个明朗的世外桃源,一个可游可居、一尘不染的理想世界。“梦”是李功名对他心中理想王国的直言。“别孤独”则是他对现实世界的豁达和包容。李功名尝试着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保持一种平衡的张力。《让心苏醒》延续了这种张力。

如果《春思秋雨》是一个老西安人记忆中的桃花源,读《春思秋雨》是在读一个牧歌式的、没有冲突和斗争的人生世界,无处不在作者对生命的体验和表达。那么《让心苏醒》就是一个城市隐者心中的“空谷幽兰”。

无论在大山、还是城市,“修行的目的是为了把心里的自己打开”。这是比尔•波特“对如何认出居住在城市的修行者”的回答。由此看,选择“让心苏醒”作为第三本散文集的书名,不是一种巧合。

“我享受这份寂寞”,在寂寞中让心苏醒。

在“寂寞”一文中,李功名记述了两本散文集的成书:2010年,在安康的一个小镇,寂寞中的我完成了我的第二本散文集《春思秋雨》的初稿。壬辰年,在春的寂寞中,有了《让心苏醒》。

大山和城市的隐士都会思考同一个问题:“啥叫有?”李功名也在问自己,但不是寂寞的独语,他给出的回答延续了《春思秋雨》的豁达和包容。心中的香不灭,大雨又奈何?

在《让心苏醒》中,李功名心中的“秋之叶”,“有时光润泛绿,有时饱满美丽,有时成熟充实,该落去时也一定会随风而落”。读之不由想起《春思秋雨》开篇的“一半是春,一半是秋”。而“残阳”让读者对这份纠结多了一份坦然,因为“我爱残阳的色彩斑斓,仔细看,那光会照在你的心上”。

《春思秋雨》写作时的真诚和用情在《让心苏醒》中自然的延续。“好也罢,不好也罢,是人总的要有声。我写时会时常感动,会痛哭失声。我写作时总是将自己剥光,让身体的血一点点沸腾,让心一点点苏醒”。

《让心苏醒》也依然有对情和爱的直言。“每个人在生命的历程中都会有朋友,时间久了,经历了许多人生考验后,有的朋友就成了兄弟。不只是享受彼此,也是彼此担当”。“爱人不一定是丈夫,也不一定是妻子,你的爱只有你的心知道”。读李功名的书,与李功名交谈,让人不由的想到一句古语: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者也。

走过心中的春和秋,《让心苏醒》中的李功名更加张扬和率真。“人活在世上总是要有些地方应该去的。”这是李功名对年轻人的鼓励。“别闭眼,使劲看,看见了就大声喊。敢想、敢说、敢写我觉得我还挺二的。”书里的这两句不怎么起眼的话,却成就了独一无二的城市隐者李功名和他的《让心苏醒》。

比尔•波特是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和著名汉学家。曾以“赤松”的笔名翻译出版《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菩提达摩禅法》等英文著作。《空谷幽兰—寻访当代中国隐士》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本,在欧美引起极大的反响。

来源: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记者 张锁峰) 编辑:许银娟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让心苏醒 李功名 空谷幽兰

精彩热图

"血脖肉"做馅 香精掩异味

下岗工人自造“民用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