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团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启示录
这是一场特殊的宣誓仪式。
鲜花怒放,军乐激昂。2012年3月1日,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团278名刚刚配戴上新军衔的战士,齐刷刷地站立在雷锋塑像前,高高举起右拳,用洪亮的声音郑重地宣誓:时刻牢记我是雷锋的传人,学雷锋精神,走雷锋道路,创雷锋业绩……
震撼的场面,庄严的仪式,连绵不断延续了50年。每茬新兵授衔的那一天,都要站在雷锋像前许下铮铮誓言。从这一天起,他们带着无比的荣耀和沉甸甸的责任,汇入了威武雄壮的人民军队的行列,也踏上了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新征程。
50年风雨沧桑,50年历史巨变。不论环境怎么变化,任务如何转换,人员怎样调整,也无论时代如何进步,社会怎样发展变化,一茬茬官兵始终把学习传承雷锋精神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时尚潮流,固化为长效机制,为新形势下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立体教育引导,身边模范引领,品质修养引航— 爱的光芒因信仰而璀璨
这是一个让班长骨干头痛的战士。
1997年冬天,打过工、卖过货的朱言春,走进了“雷锋团”。入伍第一天,连队组织参观雷锋纪念馆,他对饱含深情的讲解和见证历史的展品总是心不在焉。
接下来,新兵营组织听学雷锋标兵作报告,看雷锋题材影片,唱学雷锋歌曲,他坐在凳子上一个劲地直打蔫儿。他私下里对新战友说:“我从来就不相信相信什么好人!”
然而,一场又一场的雷锋精神“洗礼课”,身边学雷锋积极分子的不断涌现:他下半夜突发高热,班长一路小跑把70多公斤的他背到卫生队;发现他训练时没带棉手套,排长当场脱下来给他戴上,自己赤手在零下30多度室外搞示范……
这一切,把这位“梦中人”带动起来了。新兵下班不久,他报名参加“学雷锋、献爱心”活动,每个月从津贴费中拿出几块、十几块、几十块钱资助贫困学生。
精神有了归宿,前进就有了方向。一年后,照顾孤寡老人有了他的身影,帮助孤残儿童他第一个报名,义务扶贫劳动他争着抢着干……十六年如一日。战友们说:“朱言春做的好事就像天上的星星数不清,说不完。”
信仰雷锋精神的种子播在了他的心底,焕发出了茁壮生长的力量。他被团里评为学雷锋标兵,两次荣立三等功。
2005年8月,驻地抚顺地区发生特大洪水,本来朱言春发高烧,病卧在床。可听说部队抗洪,他竟偷偷加入了队伍中。在洪水中连续奋战3天2夜,冒着生命危险解救被困群众79名,运送抢险物资8000多公斤。抗洪结束,他被授予“全国防洪抗旱模范”荣誉称号,荣立一等功,荣获“学雷锋金质荣誉章”。很多百姓发自内心的称赞,这是一颗如阳光一样温暖、明亮、灿烂的心啊!
为使“看不见、摸不着”的雷锋精神犹如种子般,培育生长、深植人心,从团长、政委到普通一兵,都要上好“三门课”:迈进营门,先上雷锋精神“洗礼课”;服役期内,上好雷锋精神“升华课”;告别军旅,再上雷锋精神“驻魂课”,续写学雷锋故事,延伸学雷锋道路,壮大学雷锋队伍。
虚功实做。扎实有效的“硬措施”,完成着培育雷锋精神的“软任务”。在团政治处主任毛立功的办公室里,记者透过近10年的政治教育计划清楚地看到,团队每年都把雷锋精神教育纳入政治教育计划,每月都有一个教育主题,每季都进行一次教育考评,每年都组织一次雷锋知识竞赛;每逢3•5题词日和8•15雷锋牺牲日,从团到连都组织召开雷锋精神座谈会、演讲会、交流会、报告会。春风化雨,用雷锋精神构筑共有的心灵家园;润物无声,让官兵们对雷锋精神坚守不改,对雷锋的景仰坚定不移。
学雷锋、当传人,是修养和积累的过程,也是“精神唤起与张扬”的过程。在“雷锋团”,新主官到任首先瞻仰团史馆,学习前人学雷锋的好经验,然后在雷锋塑像前宣誓;新兵入伍、新学员报到,领的第一本书是《雷锋的故事》,学的第一首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搞的第一个集体活动是学雷锋做好事;上的第一堂课是听学雷锋标兵事迹报告会,做的第一个承诺是“当雷锋式的好战士”。营区里,雷锋路、雷锋车、雷锋岗赫然入目,学雷锋标语随处可见;学雷锋歌声此起彼伏。团、营、连都有一面“雷锋传人墙”,学雷锋标兵和学雷锋积极分子的照片,被挂在最显眼的地方。“雷锋”近在眼前,真实可信。这种学习积累,无时不有,无所不在。
“雷锋宣讲队”是这个团的一项创新。自1985年开始,他们坚持每季度请10名战士登上演讲台,用自己的视角、语言讲述身边的人和事,用亲历、亲见、亲闻的真实故事,见证道德风尚的弘扬,讲述生活中的爱心与关怀,真人、真事、真情、真心话、真感受打动人、感染人。
静水深流,润物无声。强有力的组织动员,持之以恒的教育引导,使学雷锋实践融入了日常工作生活之中,成为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在军营,人人争当雷锋式好军人,820多人成为学雷锋标兵;告别军旅,努力争当雷锋式好公民,一个人就是学雷锋积极分子,七八个人就是一个学雷锋小组,二三百人就是“编外雷锋团”“,1200多人成为各行各业学雷锋带头人、500多人成为行业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