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解读
编者按2011年,对于中国科技界而言,的确是格外不平凡的一年。
今年由科技工作者、资深科技记者和广大读者评选出来的十大国内科技新闻,较往届视角更为全面——不仅依旧涵盖诸多象征国家实力的工程成就,也包含诸多学科的前沿成果,同时科技工作者普遍关心的热点事件也被纳入考虑。
当然难免有遗珠之憾,还有许多重要的成就和新闻,由于名额有限,只得割爱。但我们相信,最终入选的十大国内科技新闻,可以反映过去一年中国科技界的蓬勃景象。
1.歼-20试飞成功 体现中国航空工业巨大进步
2011年1月11日中午,在成都中航工业公司的飞机场,歼-20成功完成首飞落地。在现场的网友发帖说:“试飞现场欢呼声响成一片,围观者放起了鞭炮。”
很快,“黑丝带”(这是歼-20在网上的代号)的试飞照片和视频就传遍网络,成为年初国内反响最热烈的新闻。“中国自己的四代机上天,”一个军事爱好者在论坛里发言说,“这是我一年前都不敢想的。”
同一时间,美、俄、日、英、印等国家的媒体也都给予歼-20高度的关注。外媒普遍认为,尽管之前有中国研制四代机的消息传出,但目前进度之快依然超出想象。
目前,世界上共有4款第四代隐形战斗机。四代机主要的标准是4S标准,4S标准即超音速巡航、全隐身、超视距攻击、超机动性。据报道,美国F-22已经服役,F-35正进行密集的试飞工作,俄罗斯T-50已于2009年首飞,歼-20是第4款进入试飞阶段的四代隐形战斗机。中国第三代战斗机歼-10刚刚列装空军5年,第四代战斗机歼-20就已面世,这反映了我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各产业取得的飞速进步。
一年以来,歼-20接连试飞显形,据报道迄今已有60多次。军迷们拍摄到了完整的歼-20飞行机动动作——侧转、滚转,倒飞、拉起和加速,表现出了歼-20优良的空中能力。它机动灵活的空中表现也被所有媒体给予很高评价。有军事评论者认为,歼-20的频繁亮相,显示其设计性能稳定地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
有媒体从目前的图片分析出,歼-20采用了鸭式气动布局。属于双发重型战斗机。飞机机头、机身呈现菱形、垂直尾翼也向外倾斜,起落架舱门采用锯齿边设计,具备优良隐形战斗机的特征。
尽管歼-20的发动机、飞控、火控、武器等系统,还有基本的重量、载油量、载弹量等等数据都尚不清楚,但有的外媒推测,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中国已突破四代机的气动设计、高推重比矢量推力发动机、有源相控阵雷达、隐身材料等关键技术;因此推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四代机,是水到渠成的事。
2.对学术造假说NO 我国首次撤销国家科技奖项目
李连生学术不端事件凭借诸多戏剧性因素,曾在学术界引发持续的震荡——造假导致巨额亏损被说成效益巨大,校方施压阻止举报,电视曝光次日李连生即被解除职务等等,展现了中国学术圈的复杂生态。
2011年春节长假的前一天,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通告,正式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这是我国“第一例”因学术造假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从2007年西安交大几位教授开始揭发李连生造假,到科技部宣布撤奖已将近4年。
在整个举报过程中,举报人面临的是漫长的纠缠和博弈。有全国政协委员对此评论说:“校方不揭发李连生造假行为,无非是为了维护学校的一己之利:可以凭借获奖争取更多的项目经费,扩大学校的知名度等等。归根结底,这都是背后利益驱动的结果。”
一位长期关注学术不端事件的媒体人也感慨道:“这件事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实在有着太多的偶然。我们可以假设,假如没有六位老教授的“殊死”举报;假如没有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强势媒体强势栏目的介入;假如没有最终被外力证明的造假铁证……造假者会承认吗?西安交大会处理吗?这个项目所获的‘最高荣誉’会被撤销吗?”
有评论认为: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屡屡曝出造假丑闻,然而由于存在保护主义或碍于脸面的原因,往往对造假者追惩不够,落实不力。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更多的造假者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
如此环境下,撤奖的决定也得到舆论的普遍支持。有媒体指出:科技部没有因把关不严的顾虑而不了了之,这为今后国内高校与科研机构处理类似的“学术不端”行为树立了很好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