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8日,福建南靖县上洋村的庄文鹏今年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图为庄文鹏高兴地拿着录取通知书和父母在一起。记者杨慧峰摄
■高中教育质量不均衡:一道最大的“坎”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省级、地级、县级间高中教育质量发展的不均衡,是农家学子难入名校的最大一道“坎”。
“我的初中同学,成绩和我不相上下,中考成绩只和我差8分,当时留在县里读高中,今年高考也考到北京,但是一所211学校。”付英娇说。同样,刘邦娇的初中同学,在县城读高中的只有个别几人考上了大学。
在小升初、初升高、高考升大学3个节点中,刘邦娇和付英娇认为,初升高是决定农家学子能否今后进入一流大学就读的关键点。付英娇中考是县里第一名,但是进入大庆实验中学后,第一学期成绩很不理想,但经过三年的高中学习,最终当年她高考成绩名列黑龙江第二名。除了自身的努力,她认为高中给她的优质教育更关键。“我的表弟生在农村,小学、初中都是在县城读的,教学质量一般,高中进入昆明云南师大附中,一开始成绩不好,但越学越好,后来考上清华。”在绿色通道现场服务的生命学院大四女生陈曦对记者说,对高中至为关键的作用进行佐证。
显然,提高县级高中的教学质量,是提高农家学子进名校就读率的关键。与此同时,高中名校对地级、县级优质生源“吸血性”的招纳也必须两方面看待,一方面,其影响县级高中生源质量,但如果初中成绩差不多的学生在县级高中和名校高中表现不一,解决县级高中的质量问题就是第一位的,单纯限制名校高中招生,反而让一些农家学子失去就读名校的机会。这是一个解决起来必须同时注重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