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倪萍首度受访回应网传“花钱买奖”质疑
2011-07-22 07:46:53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倪萍首度受访回应网传“花钱买奖”质疑

图为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关于同意作为共和国脊梁宣传推介活动主办单位的复函(7月21日摄)。但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秘书长王兆平却表示“本次活动的具体工作恰恰由我会的会员单位《影响力人物》杂志社操作,并非由我会(社团)主办,我们既没参与评审,也没收取任何费用,只是挂名。” 近日,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共和国脊梁”评奖活动,因倪萍等名人获奖并由此引发的名人论战而迅速引爆网络,被网民戴上“中华羊蝎子奖”“颈椎病人得奖”“山寨奖”等各种“讽刺帽”。网民对这类评奖活动“花钱买奖”产生强烈质疑:“倪萍到底是否花钱买奖?”“‘脊梁’评奖活动是否合法?”“评奖的背后到底有没有敛财?”…… 7月19日,“共和国脊梁”获奖者倪萍接受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独家专访,首度通过媒体回应获奖前后。同时,记者带着网民质疑对“共和国脊梁”等民间评奖的种种乱象展开调查。新华社记者公磊摄

【延伸阅读】民间评奖唯“利”是图 监管缺失乱象重重

当听说这次评奖内幕后,倪萍心有余悸:“我曾获过无数奖项,从没怀疑过奖项的真假,更无从核实。如果知道它是假的,我肯定不会参加。但这次事件给了我一个巨大的警醒,今后这类活动我得留个心眼儿,弄清组织者是谁、颁发者是谁、调查过程怎样后再确定是否参加。如果有组织者利用文化界人士出名甚至敛财,利用人们的善良玷污公益和慈善的招牌,我绝不容许。”

对于《影响力人物》杂志“身份”存疑,王兆平秘书长坦陈:“‘中经报协’对下辖会员单位的资质审核有漏洞,需要吸取教训。以后不再搞这类评奖活动。”

事实上,当前的各类评奖活动可以用“乱象重重,真假难辨”来形容。

乱象之一:浮夸风蔓延。在当前的各类评奖中,以“中华”“中国”“世纪”命名的比比皆是、泛滥成灾。网民评价,“共和国脊梁”被炒得沸沸扬扬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太敢捅词儿”。

乱象之二:拉大旗作虎皮,难辨虚实。在大部分评奖活动中,主办方或多或少都会包括“中国XX(行业)协会”等“大牌”单位,参与者难辨真伪。北京海淀警方今年破获的一起以“长寿之星”评选为名、半年内诈骗老年人超百万元的案件中,犯罪团伙正是打着“中国老年基金会”名义获取信

乱象之三:名人效应,请君入瓮。在很多评奖活动中,从颁奖礼的主持人、代言人再到参与者,经常可见某某明星、某某名人的名字。“如果没这么多名人,谁会去领这个奖?”网民“Biggun”这样评论。

乱象之四:收钱发奖。网民“优活2011”爆料,某协会评选的“诚信企业”奖,要求每家缴纳4万-20万元,网民直呼“伤不起”。“海石激浪”说,不知是谁给这些草台班子的资格和权威,“背后是肮脏的经济利益”。还有网民质疑:“难道举办个评奖活动就不需要备个案?拼凑几个人就能这么容易办成这一本万利的事儿?”

“近年来日益泛滥的‘花钱买奖’事件暴露出民间评奖活动监管的缺失。”社会学家周孝正等专家指出,评奖活动泛滥的后果,就是公众对各种奖项的衡量标准发生偏差,“这个奖值多少钱”既导致公众失去荣誉感和认同感,更会导致社会诚信的缺失。对此,王兆平秘书长希望有关方面尽快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指导文件,以利于社会团体的良性发展。

据记者了解,针对网民热议的“共和国脊梁”评奖一事,主管社会团体的相关部门已介入调查,并对涉事单位负责人进行谈话。

来源:新华网  编辑:段若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南方洪涝灾害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人民日报刊文:科学认识和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蛟龙"潜深海 20天风雨漂泊,迎第一个胜利果实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