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港澳台
物价攀涨以月计 香港:通胀如何应对?
2011-06-22 14:34: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6月14日内地公布最新通货膨胀数字,5月份通胀率创34个月新高。香港经济专家预期,内地6月份通胀可能进一步加剧,香港通胀也将随之扩大。

此外,美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热钱不断流向新兴经济体。香港金管局近日披露,2008年10月至今,共有1.3万亿港元流入香港银行体系。分析认为,这是香港资产价格近年大幅飙升的最主要原因。

但是,香港在货币政策上与美国同步。巨额资金炒高香港资产价格时,香港货币管理当局只能眼看通胀上升和资产泡沫加大,而不能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进行干预;当美元对人民币贬值时,港币也只能跟着不断贬值,令输入性通胀持续加剧。

香港舆论普遍赞同,对于内地通胀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造成的压力,香港地位被动,因应能力有限,但是特区政府仍然应该把握时机,反省香港社会的问题。

近日,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在电台节目中指出,以后几年,香港主要面对的民生问题就是物价和楼市问题。对于公共事业各项加价,政府应该看紧;而解决楼市问题,政府需要“适度有为”。

低收入阶层受通胀影响最大。有社会组织建议,特区政府应检讨综援制度及交通津贴计划,帮助基层市民;长远更要设立全民养老金,以减轻基层民众负担。

○延伸阅读

“有工开”最要紧

香港舆论指出,对付通胀最根本要推动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南方洪涝灾害
>> 详细

各地新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下面就是第二个阶段,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阶段大致是从1984年到1988年。在这一系列的改革实践的呼唤、理论界的推动,中央的决策支持下,所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史上的重要文件。>> 详细
点击排行
  牛奶标准之争:若提高标准 7成奶农将杀牛?
外交部就利比亚局势、南海问题等答问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