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港澳台
物价攀涨以月计 香港:通胀如何应对?
2011-06-22 14:34: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交通方面,巴士、出租车和电车也相继加入“加价大军”,其中出租车提价幅度超过10%。

衣食住行全面涨价,香港居民想出不少“自救”方法。例如买菜在菜场收市前夕去买,价格可能便宜一半。

一位江姓妇人告诉记者,新鲜菜品涨价,就多买罐装的替代。“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花的钱都不花”。

有媒体报道,香港人开始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比如买报纸的数量由人均每月16份减至10份。

此外,如何格价(比较价格)的经验,也被放在网络和电视上交流。

内外夹击推高物价

租金节节上升是香港营商者长年的痛。进入2011年,媒体不时传出有商铺付不起房租选择停业,至于撑下去的商家,提价是一条很自然的路。

5月1日香港开始实施最低工资制度,雇主为转嫁成本,也推高了部分产品价格。

这些都是香港本轮通胀的内部原因。

输入性通胀是推高香港物价的另一方面,且来势汹汹。

香港约70%的食品和日用品来自内地,内地物价高企直接增加香港通胀压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南方洪涝灾害
>> 详细

各地新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下面就是第二个阶段,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阶段大致是从1984年到1988年。在这一系列的改革实践的呼唤、理论界的推动,中央的决策支持下,所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一个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史上的重要文件。>> 详细
点击排行
  牛奶标准之争:若提高标准 7成奶农将杀牛?
外交部就利比亚局势、南海问题等答问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