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首页中国新闻
解读“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走向
2011-03-25 08:45:22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测算,未来3年新能源产业产值有望达到4000亿元;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可达2万亿元;数字电视终端和服务未来6年将累计带动近2万亿元的产值……

苗圩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决不能脱离现有工业基础,另搞一套新的产业体系,要高度重视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融合,通过做强传统产业,为新兴产业提供坚实基础;反过来,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同时,要注重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新兴产业提供科技、商业、金融、信息等服务,创造良好的支撑条件和市场环境。

苗圩提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主攻方向,既要利用全球创新要素和资源,还要把本土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为战略的导向和主要的目标,并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

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当中的作用和市场配套设施的建设。“比如新能源发电就需要储能等相关设施的配套,物联网的配套也需要组织、实施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示范工程,要为新兴产业的产业化、商业化搭建平台。”苗圩举例说。

此外,苗圩表示,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体制、机制制约,既有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和政策弊端的影响,也有新技术给现有管理体制、机制带来的挑战。“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探索适合市场经济和中国国情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在新一轮发展机遇面前,各地都存在‘抢先发展、先行先试’的思想,投资冲动强烈。从全局来看,存在出现新的布局雷同、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隐患。”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说,目前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还面临着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科技支撑体制机制不完善、产业投资体制不健全、企业缺乏有效产业组织形式等问题,需要加以破解。

来源:新华网  编辑:段若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中国不存在‘闹粮荒’的问题。陈锡文称,中国政府在保证粮食的供给上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实行四项补贴,实行粮食制定最低收购价格,并进口部分粮食。>> 详细
点击排行
  解读“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走向
新闻出版总署将对报刊记者站开展专项治理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