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首页中国新闻
解读“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走向
2011-03-25 08:45:22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新华网北京3月24日电 题:

打造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

——解读“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走向

新华社记者何宗渝、刘菊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促进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继续做强做大高技术产业基础上,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这是全面分析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变革趋势,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

苗圩指出,中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日益面临严峻挑战,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迫切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牵引和带动。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产业所所长王昌林说,根据国家前期的规划,到2015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提高到8%,到2020年将升至15%。“可以预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未来五年里逐步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

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在各地显现生机。在江苏无锡,物联网产业基地已经初露头角;在重庆,两江新区正在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高地,5年内两江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将达到2500亿元;在安徽,平板显示、LED光电和光伏产业基地已初具规模,“十二五”末安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突破1万亿元……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中国不存在‘闹粮荒’的问题。陈锡文称,中国政府在保证粮食的供给上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实行四项补贴,实行粮食制定最低收购价格,并进口部分粮食。>> 详细
点击排行
  解读“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走向
新闻出版总署将对报刊记者站开展专项治理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