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叶青:增强中西部大城市的拉动力

2009-03-04 10:07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在到北京开会之前,湖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参观了正在建设中的武汉火车站和天兴洲公铁两用大桥。我在2006年11月曾经来看过,当时刚刚开始建设,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非常壮观、新潮。据介绍,天兴洲大桥要在4月15日通汽车,武汉火车站在12月也要投入使用,先开通武汉到广州的高速铁路,届时从武汉到广州只要4个小时。明年春运的压力会有所缓解的。

    有两点是值得自豪的:一是全部为“武汉造”——设计、施工、钢铁、(华新)水泥都来自于武汉,标志着武汉的重大工程建设能力很强,湖北经济“怕冷不怕热”。二是创造了不少“第一”。比如说大桥吧,跨度第一,斜拉桥主跨504米,为世界同类桥梁跨度之首;荷载第一,四线铁路和六车道的公铁两用大桥,可同时承载2万吨荷载,是世界上最大的公铁两用桥;宽度第一,下层四线铁路,宽30米,上层公路六车道,宽27米;速度第一,设计时速每小时200公里,按每小时250公里作动力仿真设计。武汉火车站是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合同造价24.38亿元,总建筑面积35.5万平方米,有20条始发终到线,大部分跑高速客运,少部分跑普线。

    对于武汉的铁路设计、建设能力,是可圈可点的。我一直认为,武汉是“铁路之都”:三座铁路大桥(长江上两座,汉江上一座),三大火车站(汉口、武昌、武汉火车站),中铁大桥局、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中铁十一局、全国最大的货车编组站等。缺的只是一个铁道学院。

    随着武汉火车站和天兴洲大桥的建成,我预计会导致武汉经济中心的东移。原来的武汉经济中心在长江大桥附近。更重要的是,武汉这一类的中西部特大城市的功能更加齐全,辐射力更强。

    翻开中国的经济版图,再从现有的经济数据来分析,沿海的大城市的经济影响力明显大于内地的大城市。以2008年的经济数据来看,上海的GDP是13080亿元,北京10623亿元,广州8200亿元,深圳7807亿元,苏州6698亿元,天津6300亿元,重庆5098亿元,杭州4750亿元,青岛4480亿元,无锡4355亿元,佛山4229亿元,成都3985亿元,宁波3982亿元,武汉3960亿。中西部能够称得上强的城市,只有重庆、成都、武汉。因此,如何提高中西部大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拉动力,是一个必须研究的大问题。而且,现在是化解金融危机,也有条件来讨论这个问题了。

    30年前,国家首先提出沿海发展战略,造就了一大批沿海的大城市,形成沿海发展的经济极,再以这些点为中心,带动了经济面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个经济资源的富集区。而中西部的大城市自我发展能力有限,也必然影响其拉动力。因此,国家在考虑中西部发展问题时,要首先考虑增强中西部大城市的辐射能力。用比较低的政策成本,启动中西部大城市的发展进程。金融危机来了,这个问题要优先考虑。

    金融危机对沿海产业转移形成了非常巨大的倒逼机制,尽管广东推行省内“产业劳动力双向转移战略”,也无法完全阻挡这一过程。大批的沿海企业出于成本、市场的考虑,转移到中西部,而能够承接他们的,大都是一些工业基础比较好的大中城市,在湖北有武汉、宜昌、襄樊、荆州、黄石等。所以,国家应该对中西部的大城市给予足够的关注。对于一些能够拉动周边经济发展的大城市,要多在基础设施的完整性上做文章,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网络体系。比如说,大中小城市之间的道路连接,就是一个很大的投资项目。河南省就规定,各个县要在半小时内上高速公路,这是发展经济的基本条件。如果以此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标志之一,那么中国需要多么大的高速公路投资量。而作为位于中西部的大城市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弱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关键是要承担起带动周边县域经济发展的职责,像一个呵护弟弟妹妹的“大哥”一样。广州就是珠三角的“大哥”。大中小城市之间,实际上存在一个城市链,相互之间存在一种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在中西部城市中尤其重要。

    (编辑:霍默静 来源:中国网博客)

 
图说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