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建校百年来全球典型“清华才女”

2012-07-16 09:50:45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三. 理工医农名人(两院院士除外)

1. 林徽因——著名的建筑学家、美术家、文学家,被胡适先生称为“一代才女”;1946年与梁思成先生共创清华大学营建系(建筑系),成为清华大学早期女教授;1955年病逝。

2. 王炜钰——清华建筑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杰出的室内装饰大师(优秀作品遍及北京人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钓鱼台国宾馆等重要场所及全国各地多处著名公共建筑);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林徽因的表妹;1952年“院系调整”由北大工学院调入清华。

3. 王明贞——物理学家,对统计物理学,尤其是玻耳兹曼方程和布朗运动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参与了二战期间美国雷达的研制;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学系,1942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55年冲破阻扰,回国到清华任教,全身心地投入教育事业;“文革”中受迫害,被下牢长达5年零8个月,结论竟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2010年病逝,享年104岁;清华老学长王守竞之妹、清末民初数学家王季同之女。

4. 严仁英——被称为中国“围产保健之母”,曾任北京医学院医学系主任、妇产科主任,北大妇儿保健中心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妇儿保健研究培训合作中心主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委会专家委主委,北大医院院长、名誉院长;1932---1935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系学习三年后,以优异成绩转读北平协和医学院,师从林巧稚大师,1940年获医学博士学位;王光美的兄嫂。

5. 许如琛——满族,植物病理学、真菌学、基础微生物学家,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清华十级学子,1935年积极参加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在美任留美科学工作者协会总理事,1950年率第三批留美人员回国建设;1978年病逝,姚依林副总理送花圈志哀。

6. 李孝芳——土壤学家;北大自然地理专业创始人之一,后任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室主任;在土壤地理和土地资源科学领域,特别在土壤诊断分类和土地资源评价研究和实践方面有重大贡献;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发给国立清华大学毕业证书);解放前夕在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50年放弃学业,成为当时最早回国的留美生之一。

7. 洪晶——物理学家、教育家;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物理学教授,副校长;在半导体、光学研究领域成就卓著,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航天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193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9--1940年在清华研究院攻读研究生;1951年获美国博士学位。

8. 郭黛姮——古建专家,清华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建筑史学会常务理事,主持杭州六和塔维修、雷峰塔重建、珠海圆明新园设计、登封少林寺扩建、北京恭王府修缮等工程,及嵩山历史建筑群保护规划编制等工作;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建系,梁思成先生的女弟子。

9. 丁晓青——清华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教学与科研,在计算机识图认字的智能视觉研究中,取得国际领先重大成果,当选IAPRfellow和IEEEfellow;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获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并留校任教。

10. 朱凤蓉——解放军核试验基地高工,1997年晋升专业技术少将;90周年校庆大会上,作为校友代表登台发言;1966届清华工物系女生。

11. 华成英——清华“国家级教学名师”之一、第一届国家级精品课程“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负责人,自动化系教授、现代电子技术实验室主任;1970年毕业于清华电机系。

12. 高上凯——清华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学分会主任委员,神经工程及医学超声工程专家;由于脑--机接口领域研究的突出贡献,当选IEEEfellow和AIMBEfellow;1970年毕业于清华电机系。

13. 李艳梅——清华“国家级教学名师”之一,清华大学理学院复建后,培养出的首位化学博士;现任化学系教授、博导;百年校庆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为清华教师的代表发言。

14. 杜兰萍——公安部消防总局总工程师(副军级),2010年被授予武警少将警衔;1983年毕业于清华工程力学系热物理专业。

15. 白净——清华生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科协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信息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百千万工程首批入选者,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吉林大学校友,留美博士。

16. 王小云——中国密码学专家,十年破译了五部顶级密码的女天才;清华高等研究中心“杨振宁讲座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011年中科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山东大学校友、著名数学家潘承洞的女弟子。

17. 高海燕——美国杜克大学物理系系主任、终身教授,全球华人物理学会主席,美国物理学会理事;清华物理系长江讲座教授;1995年曾获得麻省理工学院PeterDemos奖;主要从事中高能实验核物理研究,已在国际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过论文90多篇,其中36篇发表在PhysicalReviewLetters上;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94年获加州理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8. 林希虹——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终身教授,兼任清华大学长江学者和讲席教授;曾荣获Spiegelman奖、考普斯总统奖、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杰出成就奖等;1989年毕业于清华应用数学系,1994年获华盛顿大学生物统计系博士学位。

19. 林映晞——现美国MIT麦戈文脑科学硏究所实验室主任,她带领5名硏究生、博士后和技术员,经过两年多每周工作7天、每天10小时以上的努力,获一项重大成果------揭示了对于大脑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作用因素,被认为将对老年痴呆症、健忘症等大脑神经疾病的硏究和治疗产生深远影响。1991、1994年获清华工程物理学士、硕士学位,199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2001年进入非常热门的哈佛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格林伯格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发现了哺乳动物中普遍存在的Npas4基因,并发现此基因在大脑的海马区特别活跃,这就为2011年底,在麻省理工学院任上,发表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论文奠定了基础。

编辑: 陈姝 标签: 1980年 1950年 1970年 教学名师 194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