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数建校百年来全球典型“清华才女”
二. 人文、社科、艺术名人
1. 陈衡哲——北大第一位女教授,中国首位女教授,文学家(笔名“莎菲”),1914年清华留美预备校招收的首届10位女子庚款留美专科生之一,是我国近代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四川大学早年校长任鸿隽先生的夫人。
2. 葉叶琴(叶叶琴)——国立清华大学招收的首批10位女生(正取)中的“大姐大”,1932年政治系毕业后曾入读清华研究院;出任民国(含台湾)立法院委员长达42年之久,晚年侨居加拿大,2006年捐資100万加元,以个人名义,为清华公共管理学院设立三项教育基金。
3. 杨绛——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剧作家、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研究院;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是较优秀的译作,被邓小平作为礼物,送给来访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与临终前的钱先生商定,代表一家三口(含已故女儿钱瑗)将写作稿费及版税所得,捐献给清华设立“好读书”奖学金,以奖掖那些好学上进、成绩优秀的学生。(原名杨季康,叫得快了成了“杨绛”)
4. 赵萝蕤——翻译家和比较文学家,北大英语系教授、博导;1935年毕业于清华研究院,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荣获“中美文化交流奖”和“彩虹翻译奖”;芝加哥大学在建校百年时向她颁发了“专业成就奖”;赵紫宸先生之女,陈梦家夫人。
5. 孙兰——教育家,曾名韦毓梅;清华“一二·九学生运动”骨干之一,时任清华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1936年入党并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解放后曾任安徽省教育厅厅长、上海市教育局局长,“文革”中被游斗一百数十场,打得遍体鳞伤,不幸去世,时年55岁。
6. 王作民——翻译家,《美国万花筒》一书的作者,《北京周刊》文化栏专栏作者、新世界出版社副总编辑;1937年毕业于清华外语系;1948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成为首批回到解放区北平的留美学生之一;“文革”中被投入秦城监狱长达5年零7个月,拒不提供诬陷老干部的材料,1979年入党,1984年离休。是清华“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骨干之一。
7. 黄绍湘——中国美国史研究奠基人之一、美国史研究会第一、二、三任理事长,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生院教授,2006年荣获首届中国社科院“终身荣誉学部委员”证书;她上世纪50年代撰写的《美国简明史》和《美国早期发展史》长期是我国高等学校使用的教材,其中《美国简明史》是中国学者第一部外国通史著作;1937年毕业于清华历史系,1946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
8. 王还——北京语言学院外语系主任、语言教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开创人之一;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现代汉语汉英双解词典》等工具书;1938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语系(获国立清华大学毕业证书)。
9. 韦君宜——著名出版家、作家,原名魏蓁一,前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社长,作家出版社总编辑,《中国青年》总编辑,《文艺学习》主编;她发现、扶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作家,“文革”结束后,审阅和帮助出版了一批颇具争议的优秀长篇小说,推动了新时期文学事业的发展;本人也以极大热情投身文学创作,出版了150余万字作品,其中《思痛录》被称为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化石,是了解中国知识分子心路历程和理解中国革命的必读书;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是清华“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骨干之一,1936年入党,1939年去延安。
10. 冯钟芸——文学史家、语文教育家、作家;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1943年成为联大第一位女教师;抗战后在清华大学执教,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院系调整”调北大任教;她是哲学家任继愈的夫人、地质学家冯景兰的女儿、作家宗璞的堂姐。
11. 林同端——翻译家;曾受邓颖超之托,翻译了英文版《周恩来诗抄》;也翻译过毛主席诗词;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滋博士的夫人,林同济、林同炎、林同骥的妹妹,许渊冲的“梦中情人”;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语系。(注:邓小平在接见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李耀滋博士时,第一次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主张)
12. 郑敏——北师大外语系的资深教授,“九叶诗派”中一位重要的女诗人;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1952年获美国布朗大学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55年回国;2010年,她的诗歌《世纪的脚步》入选21世纪诗歌排行榜第一名;清华著名教授童诗白先生的夫人,中国著名建筑家、清华老学人童寯先生的媳妇。
13. 萧珊——巴金夫人,原名陈蕴珍,笔名陈嘉;上世纪40年代就读于西南联大外文系;解放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上海文学》《收获》等刊物编辑,并从事普希金、屠格涅夫等作品的翻译工作;“文革”中频遭批斗,1972年因患癌症病逝。
14. 孔令仁——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山大韩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重要学者;孔子76代孙女、儒学热心传播者;民盟中央副主席,第8、9届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政协副主席;194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
15. 陈柏生——著名记者,“中国科学新闻作品最高荣誉奖”获得者,笔名:柏生、肖柏、柏子等;1946年在清华中文系学习时入党,1948年毕业后到解放区新华社工作;在担任《人民日报》编辑、记者36年中,写下数百万字新闻、通讯、专访、评论;以人物专访见长,采访过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竺可桢、高士其、严济慈、茅以升、童第周、林巧稚、卢嘉锡、梁思成等许多科学家,作品获中科院颁发的“科星作品”一等奖;1949年采访开国大典活动时,留下了速写名篇《飞行在首都的上空》;出版有《笔墨春秋三十年》、《柏生新闻作品选》等文集,有的作品编入大学新闻系教材,曾任中国社科院新闻专业研究生导师。
16. 谢素台——著名翻译家,她翻译的《安娜·卡列尼娜》,是这本名著最好的中文翻译版本;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不久进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直从事外国文学编辑、出版工作,业余翻译、与人合译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比如《生者与死者》、《蝴蝶梦》、《月亮宝石》、《福尔摩斯新探案集》、《维莱特》、《珂赛特》等,是中国读者了解外国文学,特别是俄苏文学的一座重要的“桥梁”。
17. 常沙娜——著名艺术设计家、教育家,共青团团徽的设计人;自幼随父亲常书鸿在敦煌临摹壁画;1950年留美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营建系、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美术设计系执教,后出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会长,为第9届全国人大常委;现任清华美术学院资深教授,2012年初,中央领导人李长春、刘云山到家中看望了她。
18. 文洁若——著名翻译家、作家,萧乾夫人;1950年清华外文系毕业后,任职于三联书店,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参与编辑“文化汉奸”周作人、钱稻孙等人的译作,从事文学作品创作和日语、英语文学作品翻译工作,获“日本外务大臣表彰奖”和日本政府授予的“勋四等瑞宝章”。
19. 宗璞——著名作家,原名冯钟璞;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等;她的作品多以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怀为主题。代表作有《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等,作品多次获奖,其中《东藏记》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1951年毕业于清华外文系;冯友兰先生之女。
20. 资中筠——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美国研究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著名历史学家、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1951毕业于清华外文系,精通英、法文;曾任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翻译;有不少译著,2004被中国译协评为“资深翻译家”;她的散文、随笔也吸引了不少读者;至今仍思想活跃,见解深长。
21. 何美欢——被业界称为中国普通法判例教学第一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学、比较法学领域享有盛名的学者,原香港大学法学院教授,2002年加盟清华大学法学院任全职教授,付出了极大心血,先后培养了8届学生,教学效果十分突出;惜2010年因病逝世。
22。赵丽明——现清华大学主讲教授、中文系语言教研室主任,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女书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历史学博士,对汉语史、文字学、历史学、人类学、妇女学等有较深入研究,被列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23. 韩秀云——清华经管院经济系副教授、清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获德国慕尼黑国防大学博士学位;宏观经济、财政与货币政策、香港经济、国际汇率等问题研究学者,尤擅长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把宏观经济知识讲解给来校读MBA的学子,其中也包括在职政府官员和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是社会上有较高知名度的女经济学家;南开大学校友。
24. 孙玉敏——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国获奖项最多的女画家之一,清华美术学院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中国工笔画研究与创作,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加拿大水墨画研究会、国际奥委会等机构收藏;系鲁迅美术学院校友。
25. 史静寰——全国三八红旗手,现清华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高等教育学、教育史、国际与比较教育、教师教育、女生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学者,研究成果多次在全国、北京市获奖;兼任首都女教授协会会长;北师大校友。
26. 吴小莉——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兼新闻主播,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05级秋季班EMBA学子;清华百年校庆大型文艺晚会的女主持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