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将调整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划布局:今后,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新建小学将不宜少于18个班、810人,初中不宜少于24个班、1200人。
针对贵阳市现有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划布局,贵阳市教育局日前提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调整的要求,以确保全市教育资源得到均衡发展。
根据《贵阳市2011——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贵阳市将提倡小学初中独立办学,初中高中独立办学:普通高级中学要设置在城区和县城,逐步撤销完全中学和设在乡镇的普通高中学校。同时,支持各区(市、县)在城区和县城新建成或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以满足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就读的需要。
各级各类学校适龄人口需按照千人指标(其中,小学76‰,初中、高中阶段、幼儿园38‰),并结合各区(市、县)实际人口状况测算,以此确定各学校、幼儿园的办学规模。
而对城镇已建设的中小学原则上予以保留。确因服务半径等因素影响,在保证学龄人口入学的前提下,可采取合并办学或改变办学类型的方式,确保各类教育资源满足需要。新建小学不宜少于18个班、810人;初中学校不宜少于24个班、1200人;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不宜少于60个班、3000人规模;每个乡镇和社区至少有一所公办幼儿园,不宜少于6个班、180人规模。
适度扩大初中学校办学规模,初中学校学生一般应达到1000人以上。原则上,人口在2.5万人以下和学生规模达不到600人的乡镇,不独立设立初中学校,可布局到县城或人口较多的中心乡镇集中办学。
而人口在2.5万人至6.5万人的乡镇可举办1所初中学校,人口在6.5万人以上的乡镇可举办2所初中学校。(肖达钰莎)
相关新闻
农村学校规划布局调整
按照“学前、低年级小学就近入学,高年级小学、初中相对集中办学,高中阶段集中规模办学”以及“需增则增,宜并则并,该留则留”的原则,学前教育实现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并向村拓展;寄宿制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县城或中心集镇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使每个乡镇都要有一所寄宿制小学和公办中心幼儿园。
在乡镇中心小学和部分人口较多的社区建设寄宿制小学,逐步减少现有村小和教学点,形成以一定比例的寄宿制小学和必要的村小、教学点为补充的农村小学布局新格局,逐步减少九年一贯制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城市学校规划布局调整
按照“学前、义务教育就近入学,高中阶段集中规模办学”以及“应保则保,应建则建,先建后拆”的原则,老城区实施退高留初进小普幼、新建城区强化小区配建,着力“疏老城、建新城”。
原则上,城市小学服务半径500米左右、初中服务半径1000米左右、幼儿园服务半径500米左右,逐步优化资源,做大教育资源总量。
重点加强“二环四路”城市带、“三区五城五带”的空间布局。合理布局公、民办学校,突进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在云岩区、南明区等规划布局国际化学校,鼓励开阳县、修文县、息烽县发展国际化学校。(肖达钰莎)
贵州省教育厅向毕节市等地教育局发文要求:
山村幼儿园纳入常规管理
贵州省教育厅昨日向毕节市等地教育局发文,要求将“山村幼儿园”纳入常规管理,县域内所有“山村幼儿园”,统一入园时间,统一在园时间。
为继续办好“山村幼儿园”,贵州省教育厅要求毕节市、铜仁市、织金县、松桃县的教育部门,将“山村幼儿园”纳入常规管理,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相关文件,加强“山村幼儿园”保育教育管理,坚决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胡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