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证几经“变脸” 见证共和国60年变迁[组图]](../../../images/60nian/images/attachement/jpg/site1/20090825/000d6005bf420bfdeff451.jpg) |
2009年的结婚证 |
时代变了:从“压箱底”到“法律文书”
1950年的结婚证除结婚人的姓名、年龄、籍贯、签名,以及证婚人的签名,目的只有一个——证明两人是合法夫妻。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结婚证上都刻有一句简洁的口号。如在一张1954年的结婚证上,醒目地印着“自主自愿”四个粉红色的大字。到了“文革”期间,一切东西都被披上了政治色彩,结婚证当然也不例外。那时每张结婚证上都必有一段毛主席语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法制的逐步完善,结婚证不再是夫妻两人压在箱底的东西,而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文书。现在核发的结婚证,其式样由民政部统一制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由县、市辖区或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加盖印章,结婚证书须贴男女双方照片,并加盖婚姻登记专用钢印。
人们在越来越多的环境中开始使用结婚证。结婚证的设计也由复杂的图案变的简化,并由奖状式变为护照式,方便结婚人携带。“我们的国家富强了,结婚证也变了,现在结婚证比过去的好看多了。”
家住文化路的张大爷给记者展示了他保存了近30年的结婚证,这张上世纪70年代末的证件,图案已经简化,红双喜的背景上只写有新人的名字。虽然这只是60年的一半时间,但在张大爷看来,这三十年来的变化是最大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现在结婚证帖上了新人的照片。张大爷讲,每当看见儿子的结婚证时,他都很“羡慕”。
不光结婚证有了变化,领证的程序也发生了变化。以前领结婚证需要单位介绍信,居委会证明等,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而现在只需要十几分钟,真正做到了
“立等可取
”。
编辑:邓京荆 董淼 来源:胶东在线网(记者
魏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