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企业
滚动新闻

老字号几近“公共牧场” 亟待扫除认识障碍

2009-08-14 10:22

老字号几近公共牧场

“老字号几乎没有不打架的,特别是老字号及其商标与新字号的权利冲突屡见不鲜。有打赢的,有打败的,也有打来打去劳民伤财的,更有打赢了已是遍体鳞伤的。”著名知识产权专家、北京务实知识产权发展中心主任程永顺表示,解决这类权利冲突,现有法律法规本来不存在障碍,令老字号受伤的实际上是认识领域的障碍。

程永顺坦言,依法保护老字号,亟待扫除认识障碍,通过积极的司法实践扶正袪邪,推动法治的清明。

地方保护作祟老字号受难

据有关数据显示,建国初期,我国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大约有16000家,到1990年,商务部评定的中华老字号只有1600家。众多老字号的消失,原因种种,困扰多多,但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是老字号最窝心的痛。

“侵权的事常发生,如假冒商品、仿冒字号、商标侵权。”一位老字号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我们一般都‘低调’处理,万般无奈才寻求司法救济。一来怕给企业造成市场负面影响,二来到异地打官司打不起。”

据了解,侵权者搭老字号的车,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将老字号及商标注册为自己的企业名称,并当字号使用,这种“混为一家”的侵权行为,最终会给老字号带来毁灭性灾害。同仁堂、吴良材、亨得利、狗不理等等许多耳熟能详的老字号,都饱受侵权事件的困扰。

据程永顺介绍,遭遇侵权的老字号提起诉讼时,在各地的遭遇不尽相同。有的遭遇不受理;有的被判被告并不侵权;也有判决侵权方变更企业登记、不得使用与老字号同名的企业字号;有的虽然判被告停止使用老字号的商标,但其在当地登记的与老字号同名的企业字号还继续有效。

“如果仅仅是判决停止侵害,而侵权的字号还存在,实际上官司等于白打了。”有专家指出,就保护老字号的现状,究其原因,有认识水平、司法水平因素,更不排除地方保护的干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