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企业
![]() |
第三极书局命运待决 民营大型书城将告终结? 2009-08-05 11:58
延伸阅读 民营大型书城将告终结? 第三极书局的命运一直为书业所关注,民营书业人士更是多次表示,第三极书局的努力值得尊敬。而第三极书局目前的窘境,更使业内人士坚信一个普遍的预测。非国有书业工作委员会主任薛野就说过:“民营书店上世纪80年代出现,90年代形成高峰,目前甚至随后的几年,对民营书店来说都是一段非常艰难的日子。” “悲观说”:八成民营书店会消失 对于第三极书局扑朔迷离的命运,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说:“这是很可惜又无可奈何的一件事。”他认为,第三极书局整个设计有对大型书城升级换代的考虑,但从匆忙开业来看,意想与实际呈现之间有不少差距。 而更多的业内人士则认为,通过第三极书局的命运让公众对民营书店的真实生存现状有所了解也是好事。非国有书业委员会秘书长徐智明倒了一番苦水,“新闻媒体和大众对图书业有个误解,一直认为图书行业是个暴利行业,其实上海季风书店因地租而起的风波已经使读者意识到,书业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日子好过。”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一致认为,民营书业的艰难日子才刚刚开始。刘苏里则认为,现在整个阅读、知识生产的转向对实体书店影响很大,未来几年,80%的民营书店要倒闭。 本世纪初开始,民营大型书城逐渐多起来,但是大多好景不长,像海淀知道图书广场仅存在几个月,几乎在一夜之间不见了踪影。在业内人士看来,第三极书局的困境表明,民营大型书城将告终结。薛野认为,黄金城市的黄金地段,基本都有书城了。而且目前再投资大型书城,扩张成本就更高了。“对于民企来说,因为租金上涨以及管理经营缺乏等原因,做大书城完全没有优势。 “积极说”:保持与读者互动的血肉关系 民营书业尽管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并不意味着前方无路可寻。民营书业只有利用自己的长处,走专业化和特色化的道路,保持书店和读者互动的血肉关系,才能为民营书店留下一口元气。刘苏里说:“还是有一些书店会因为某一类书而会保存下来,至少有15%至20%的书无法格式化,所以我们还有回旋的余地。” 实体书店与互联网的融合被认为是明智之举。像龙之媒书店2007年开始经营网上书店,已经在长期亏损后略有利润。 将“氛围”作为经营走向也值得一试。北京单向街等文化气息浓郁的书店,书是精选的,咖啡豆是细磨的,音乐是轻柔流畅的,在这样的书店读书会让人感到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有些书店经常会组织文化沙龙,无论是名人讲座、观影日还是读书会,都让人耳目一新。此外,也有民营书店意图尝试涉足图书出版以及寻求联姻、兼并等方式求生。 “书店就是一种自然生长物,需要浇水、摘果子,更需要休生养息,不能太着急了。”目睹了书店几十年风雨的刘苏里说。(记者 路艳霞) 编辑:关晓萌 宁波 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