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企业
![]() |
第三极书局命运待决 民营大型书城将告终结? 2009-08-05 11:58
走还是留,第三极书局命运待决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败走麦城、撤退中关村、黯然离去……,这些词汇最近和第三极书局紧紧联系在了一起。面对种种说法,第三极书局总经理关波回答:“过去的确有搬迁的打算,但是找了一年多的地方,一直没有合适的选择。”他表示,走还是留目前还很难说。第三极书局上级公司、中关村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欧阳旭更是态度明确:“第三极书局眼下遇到的难题不是因为中关村这个区域不好,而是应该找自己的问题。如何调整经营模式是目前最该解决的问题,搬迁选址倒在其次。” 折扣战打掉5000万元利润 第三极书局由中关村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经营,凭借2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成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民营书店,也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但从开业至今,第三极书局日子一直过得艰难。2009年上半年,尽管第三极书局的图书销售总额达到了6300万元,预计全年将达1.32亿元,但在账面上,估计年底仍然有1500万元的亏损。关波说,他于2007年接手第三极书局,当年底总销售额达到了1亿元,但在计算房租的情况下账面亏损2000万元。2008年,第三极书局面积从四个楼层缩至三个楼层,账面亏损减少至1700万元。 在谈到亏损的最大原因时,关波认定是旷日持久的折扣战。2006年7月开业之初,为了与仅一条马路之隔的中关村图书大厦竞争,第三极书局打出了85折的优惠,没想到中关村图书大厦立即75折酬宾,折扣战在四个月后的11月回到8折,此后一直延续至今。而关波说,正是这8折的幅度,打掉了双方毛利的60%,3年吃掉了第三极书局约5000万元的利润。欧阳旭也直言不讳:“我一直豁免第三极书局每年上千万元的房租,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舶来书店水土不服 还是开业之前,有着美好憧憬的欧阳旭曾经带着一班人马到台湾诚品书店实地考察,初衷是移植其先进的经营理念。不过,回过头来再看,欧阳旭不得不承认,书店开业后并没有按照他原有的思路走下去。 第三极书局以书店为主,集教育、健体、旅游、商务、餐饮等混合业态于一体。高端商业品牌、高端快餐品牌曾经一度让消费者趋之若鹜,只是好光景并没有持续很久。对此,关波认为:“在中关村地区,顶级品牌活不下去,第三极书局的餐饮也是中午有生意,晚上就冷冷清清。我觉得培养这个商圈需要很多年,如果在国贸,这个思路就没有问题。” 与此同时,读者对第三极书局也有些不适应。北京科技大学的小李同学说:“对这里的图书分类不太适应,总觉得摆放比较乱,没有条理,找书不方便。”他认为这家书店的管理缺乏经验,比如说书店里还有经营饮料、玩具、电器的商家,和书店气氛不符;推荐书籍更新也比较慢,新书反而还得去各个分部查找。67岁的胡老先生则抱怨去书店要来来回回换乘电梯,而且书架高,不方便取阅。 寻求小店连锁模式 欧阳旭在言谈话语中其实已经透露出,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商业背景下,一直豁免第三极书局的房租已经不可能,现在正急于等待其最新的商业计划。而关波也表示,关于经营模式的调整已持续两三年了,目前方案有很多,总的来说是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的结合,走连锁书店的路子更是必然。 “民营书店走大型书城的路子肯定是死路一条。”在关波看来,第三极书局肯定要寻求小店连锁模式,在买书的同时,让人们喝喝咖啡,做一些健身。第三极书局还要利用WEB2.0技术在网上做成若干社区,形成豆瓣网似的吸引力。与此同时,还计划收购几家有一定知名度的图书网站,获得其用户群。关波说,最新的经营计划将于近日见分晓,无论是何种形式现身,可以肯定的是,第三极书局这个品牌一定不会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记者 路艳霞 实习生 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