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故事
![]() |
民族团结教育新教材9月启用 “7·5”事件进教参 2009-07-27 17:07
民族团结教育为何纳入中高考 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新疆“7·5”事件和去年的西藏“3·14”事件,使不少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对于生活在身边的少数民族同胞,我们了解多少? 思考的结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相同的: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还需加深。 7月16日,教育部、国家民委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以下简称《纪要》)。《纪要》透露,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为地方课程的重要专项教育。 作为具体措施,今后,小学要在三、四年级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课程,初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政策常识》课程,普通高中一、二年级开设《民族理论常识》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要开设《民族理论常识实践教育》课程。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根据《纪要》,我国将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小学阶段考查和中、高考及中职毕业考试范围,试题分值不低于政治科目分数的15%。 民族教育的话题闯入公众视野,突然但并不突兀。 新教材9月份全国使用 “去年的拉萨‘3·14’事件后,4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就发了一个文件,中心思想就是要求平等对待各民族。”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金炳镐告诉《望东方周刊》。 金炳镐在中央民族大学执教30余年,是全国民族院校首位国家级教学名师,也是《纪要》所说《中华大家庭》等新教材的教育部审查委员之一。 他说,根据当时的形势,中宣部和国家民委很快开始起草文件,也就是后来11月发布的《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到今年2月,《人民日报》又全文发表,以示强调。 2008年12月9日,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办公厅又印发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这项通知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保证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时间安排,小学和初中阶段每学年要保证10~12个学时,高中阶段,普通高中每学年保证8~10个学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学年保证12~14个学时。 “通知下发的同时,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就开始编写教材了。”金炳镐透露,目前教材已经编写完成,并已经过两次审查,“很快就可以开印了,9月份全国都可以用这套教材”。 这套教材即为前面提及的《中华大家庭》等5本。 这5本书各有侧重: 供小学三四年级使用的《中华大家庭》,是使学生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特征,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 小学五六年级所用的《民族常识》,进一步讲述56个民族的地域分布及居住特点,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特点以及著名人物等,以使学生形成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必要性的基本认识; 初中的《民族政策常识》,是使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以及“制定这些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至高中阶段,《民族理论常识》则需要讲解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让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并在了解世界各国多民族国家进退兴衰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供中等职业学校使用的《民族理论常识实践教育》与前者多有相同,但更为强调“在职业生涯和交往中具备较强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 “7·5”事件进入教参 “这套教材比较简练,形式活泼。”金炳镐介绍,以前有各种各样同类教材,但是开本都比较小,一般是32开本,而新教材是24开本,“也不像以前那样文字搞得满满的,新教材图片比较多”。 在形式上,新教材更重视“探索与体验”,“栏目比较多,在介绍了相关的民族知识后,还有展示、材料分析,甚至讨论会和影视欣赏等。按篇幅来讲,正文的内容只占五分之一,比较适合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更为重要的一点,金炳镐说,教育部和国家民委以指导纲要的形式,规范了教材的内容和课时,“这次由教育部和国家民委组织统一编写教材,而且需经过教育部的审查,而以前各个地方都有教材,各个出版社都可以编写。” 金炳镐透露,新教材只有人民出版社、红旗出版社等4家出版社可以出版,每家出一种。“民族教育无小事,这种统一的做法可以使质量提高一个层次。” 新疆“7·5”事件和西藏“3·14”事件这样的案例,是否被纳入到新教材中?金炳镐说,教材需要更有稳定性,因此具体的案例没有收入。 “教材以正面教育为主,包括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差距也没有太渲染。”金炳镐说,在他本人参与编写的教学参考资料中,“7·5”事件这样的案例也被纳入,“比如维族夫妇保护了多名汉族群众,这样的故事就放进去了。” “教参中还提到了少数民族为国家做了很大贡献,但少数民族地区仍比较落后,让汉族群众了解,这些地区是需要帮助的。同时教参也提到了国外的一些教训,如苏联解体的民族因素,还有科索沃和非洲的失败案例。”金炳镐说,“总之是希望各族学生知道,汉族和少数民族是互相离不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