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2月19日,塔公草原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四川省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在康定县塔公乡举行热烈的启动仪式。受邀前来参加启动仪式的藏族老人柯罗德西终于再次见到了她时常念叨的省委书记刘奇葆。
德西老人久久地拉着刘奇葆的手,泪眼婆娑。她哽咽着说:“感谢刘书记!您真是我的大恩人!在您的关心下,我的生活困难解决了,病也好多了,刚做了唇腭裂手术,吃饭、说话都利索多了!真心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藏族群众的关怀!”
刘奇葆紧紧握着德西老人的双手,仔细端详她的面容,那张曾经因先天性唇腭裂而变形的脸庞,已恢复正常,更显年轻。
民生问题就是要这样一桩桩、一件件地解决方可见效,口号既不能取暖,也不能当饭吃。
从藏族老人柯罗德西用片石、牛毛毡等材料搭成的低矮破旧的住房中弯腰走出来,抬头就能看见对面山上四季不化的雪峰。洁白的雪峰在正午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
从2008年9月到今年初,德西老阿妈在这个地处海拔4500多米高的“家”里一次又一次地接待了来自省城的客人。
为落实刘奇葆的指示,省公安厅、民政厅、卫生厅以及甘孜州的干部已数次前往看望德西和她的丈夫,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一切源于那次相遇。65岁的柯罗德西没有想到,那一天,会成为她命运的转机。
2008年9月8日,在雅江县卡子拉山警务站调研后,刘奇葆信步走进警务站旁边德西老人的家——一处低矮、破旧的临时住房。
昏暗的屋里,摆放着锅碗、被褥等极其简陋的生活用品。屋中央的火炉已被熏得漆黑。屋角垒起作墙的片石在风雪中已经垮塌。
直观的穷困景象让刘奇葆心情沉重。交谈中,刘奇葆还得知,因为高寒潮湿,多雨雪,患有先天性唇腭裂的德西老人还患有风湿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老人家,你们受苦了。”刘奇葆紧紧握住德西老人冰凉的手。
10多年前,德西和老伴从理塘县搬到雅江县境内国道318线旁边的卡子拉山口,搭起20多平方米的简易住房,靠给过往货车加水所得的微薄收入维持生活,有时一天收入仅几元钱。
体弱多病,收入微薄,生活条件艰苦。“绝不能眼看着群众过苦日子、穷日子而无动于衷!”刘奇葆当即嘱咐随行的干部:进一步了解情况,切实解决好两个老人的生活困难。
一次偶然相遇,成为省委书记深深的牵挂。返回路上,刘奇葆多次嘱咐当地干部,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时时刻刻想着群众的冷暖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