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释放改革红利促发展
通过改革的手段来完成宏调;培育经济内生力
座谈会上,李克强认为,目前经济处于合理区间,但逼近“下限”,却没有触及“底线”,因此当前政策的重点是调结构、促改革,推动转型升级。虽然政府有很多办法短期内把经济增长推高,但不能这么做,而是要从调结构、促改革的措施中寻找办法。
他说,今年初搞的下放和取消审批事项,尽管一些地方还没有完全落实,但社会是欢迎的。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不能什么事都跑到北京来批,批了也管不好,应该在简政放权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
李克强说,“放权可以激发市场活力,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发挥稳增长的作用”。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卢锋说,李克强总理的思路就是以改革促发展,通过将改革引入宏调,简政放权,释放改革红利。
卢锋说,中国过去的宏调主要是以产业政策控制为主,限制投资,结果往往就摁住了民企,扭曲了经济结构。
他认为,应该利用目前的机会,将更多的改革措施引入宏调,通过改革的手段来完成宏调。比如近期推出的金融十条,鼓励信息消费,都是改革的范畴,应该尽快出台配套措施,让它们产生红利。对企业减税,切实推进民企准入等政策,这些改革的推行能带来总需求的增长,完成宏调的目标,也能促使中国经济完成结构调整,培养长久的内生动力。
3 宏观调控求稳
不再是经济下行压力一大就马上刺激
李克强在讲话中说,“我和国务院的其他一些同志到地方调研以及我们开座谈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普遍要求国家稳定政策,希望政策不要来回摆。政策来回摆了之后市场信号就乱了,市场对我的引导作用就小了。而且政府出台的政策往往是短期刺激,持续半年或一年,而企业需要的是长期稳定的预期”。
李克强说,地方政府官员也有这个要求。中国经济既要保持在一个合理区间,也要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包括经济总量政策,调结构的措施和促改革的举措。这个政策框架与经济运行合理区间配合运作,达到稳定,可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