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文化战争:为何攻击历史遗产?

2013-06-03 11:16:28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但是,有人想摧毁艺术,也有人不惜牺牲生命去保护艺术。

1944年,英国外交官哈罗德•尼科尔森勋爵(Sir Harold Nicholson)称,对具有“重大艺术价值”的作品,必须特事特办。他说:“我坚定地认为,绝对应该保护这类作品,避免它们遭受毁灭的厄运;甚至为了保护它们,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今年早些时候,伊斯兰武装分子逃离马里的历史古城廷巴克图(Timbuktu)时,他们放火烧了一所图书馆。该图书馆收藏了数千部价值连城的手稿,内容涵盖宗教、法律、文学和科学。那些看管这些古籍的人采取了一个古老办法;数百年来,这个办法屡试不爽——把书带回家保管,让它们安然无恙——不管要冒多大的风险。

纳粹收缴文化遗产的时候,无论是打算将其送往规划中的族灭博物馆(Musuem of an Extinct Race),还是将书籍付之一炬,或者放在囚禁反对第三帝国理念的人的集中营里,都有人就像马里的图书管理员一样,与纳粹对抗。

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只为确保“过去”不被摧毁。

文化战争:为何攻击历史遗产?

廷巴克图的很多古籍都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没有像人们担心的那样被毁灭。

这些人中就有安妮•弗兰克(Anne Frank)。二战期间,面对迫害,她从一个犹太少女的角度,努力记录下这段历史。有关毁灭文化渊源的内容,人们认为《安妮日记》是最重要的记录之一。

尽管书未出版,伊人已逝,但她的想法依旧警示世人:

“人们的心中有一种焦虑和嗔怒,于是去摧毁,杀戮,谋杀,直到全人类经过翻天覆地的变化。没人躲得过;战争不可避免;现在建成的、耕耘的、抚育的所有一切,都会被毁灭和扭曲;再然后,人们定要从头再来。”

(来源:中国日报网 欧叶 编辑:王旭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报道


编辑:王琦琛 标签: 文化 文化遗产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