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亚太|北美·欧洲|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中外关系|国际组织|时政专题|
  精彩推荐 揭开窃听丑闻的《世界新闻报》前记者死于家中|《太阳报》网站被黑 布鲁克斯丈夫被警方盯上|夏日的清凉搞笑!“乐跳”游戏席卷国外网络|
环球在线>要闻
专家说“窃听门”暴露西方国家新闻观的虚伪本质
2011-07-20 12:04:09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新华网北京7月19日电 日前,新闻集团旗下的英国小报《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而停刊,引起广泛关注。部分京沪专家认为,这一事件直接暴露出当今西方媒体逐利的本质,以及其长期以来所标榜的所谓“自由”“公正”“人权”理念的虚伪。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势将对西方新闻监管模式产生重大冲击。

“窃听门”将对西方国家新闻观产生震撼

专家认为,一直以来,西方媒体及西方国家总是高举“自由”“人权”旗帜对他国进行指责,但此次“窃听门”事件的发生,无疑是对西方国家新闻观和优越感的一次重大冲击。

“窃听门”事件充分暴露出西方媒体逐利的本质。中国传媒大学传媒经济学副教授凌昊莹认为,《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表明,包括《世界新闻报》《太阳报》在内的大多数西方媒体是以逐利为目的,这种逐利性使其难以做到所谓的“真实客观”。在西方既有市场体制和新闻体制下,媒体的逐利性导致其新闻报道不可能做到其标榜的“纯粹、独立和客观公正”,其实现进行自我约束非常困难。

博联社总裁马晓霖认为,窃听丑闻源于西方媒体内的利益和竞争驱动,尤其是当前纸媒已是夕阳产业,为了扩大发行,增加影响力,西方小报采取窃听的方式来获得消息,直至打破社会道德底线、触犯法律。

此外,这一事件的出现与默多克新闻集团内部管理不善和外部缺乏制约,也有着很大关系。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新闻国际公司在英国平面媒体中形成了垄断之势,自认为能量巨大,一手遮天,从而藐视法律,无视道德底线。

窃听门”事件是对西方“自由”“人权”理念的巨大反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绚表示,隐私权是人权中最根本的权利之一,是关于人类尊严的权利。但一些西方媒体以知情权为借口,偷换概念,大肆破坏他人隐私权。西方媒体打着新闻自由的幌子,却在“窃听门”事件中公然冒犯公众的隐私权,这是对人权侵犯最直接的例证。默多克新闻集团唯一的目的就是盈利,为了扩大发行量和吸引广告将社会责任抛在一边,这说明西方媒体在背离人权和道德的路上已经走得很远了。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王君超表示,现在西方动不动就拿“新闻自由”为挡箭牌,以牺牲他人自由为代价实现自己所谓的“自由”,结果必然是对“新闻自由”的滥用。“新闻自由不能成为媒体侵犯个人隐私权自由的保护伞。”

天天在线CEO陈湘安说,“窃听门”事件暴露出西方媒体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缺失。这次窃听事件涉及4000多名受害者,《世界新闻报》这种行为已经突破已有的伦理道德底线,是犯罪行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诡异摄影作品:脸的骗术
这组诡异超现实感很强的摄影作品,拿我们对人体的感觉玩起了小把戏。 >> 详细

论坛
宿舍没空调的人伤不起/图
夏天宿舍没空调的孩子伤不起!解暑皆有良方,神马“电扇哥”迷你“水上游乐园”都是浮云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