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亚太|北美·欧洲|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中外关系|国际组织|时政专题|
  精彩推荐 菅直人内阁晒资产 比麻生政府少近一半|协和空难案宣判 美大陆航空犯过失杀人罪|协和空难案宣判 美大陆航空犯过失杀人罪|
环球在线>专题>热点专题>美国维基解密风波>flash
一夜白头:为争夺孩子监护权
2010-12-08 10:47:51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我下定决心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决不妥协。

———阿桑奇接受《纽约时报》采访如是说

朱利安·阿桑奇满头银发,面色苍白,看上去有些憔悴,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偶尔还会发出咳嗽。他侃侃而谈时不动声色,思维缜密,神情中带有一丝不可侵犯的凛然。

10月22日晚,这名不动声色的澳大利亚人干了一单惊天动地的事———他创办的“维基解密”网站公布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批战争机密文件:391832份伊战文件,时间跨度涵盖2004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

阿桑奇将抛出这些机密文件的时机选在美国中期选举之际,早已预料到美国会做出激烈谴责。23日,他在伦敦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真相通常是战争的第一个受害者,所以美国或更广泛的国际社会的公众有权知道真相。”

有人说,“维基解密”三年之内所披露的秘密比美国《华盛顿邮报》30年来披露的还要多。不断的揭秘让阿桑奇变成很多人的眼中钉,不少国家和组织想要关闭他的网站。

从某种意义上说,阿桑奇像一个孤独的斗士。他如何走上揭秘之路?他为何锲而不舍?

专横傲慢致众叛亲离?

“如果阿桑奇想自毁,他具有的惊人能力,将很容易对他自己以及我们不利。”

短短几年间阿桑奇声名鹊起,成为全球揭秘运动的引领者。而批评人士认为,他慢慢变得专横、傲慢。“维基解密”内部出现了问题,曾经的一些骨干离他而去。据《纽约时报》披露:“不仅多个政府谴责他,甚至有一些曾志同道合的‘战友’也因为他的古怪、专横而分道扬镳。”文章称,“阿桑奇一个人决定将阿富汗战争的机密文件公之于众,而不去掉那些为北约充当线人的阿富汗人的姓名,这种做法让阿桑奇的同事非常沮丧。”

《纽约时报》记者约翰·伯恩斯采访了一些来自冰岛、瑞典、德国、英国和美国的“维基解密”支持者,得出结论:阿桑奇是“维基解密”的灵魂人物,但随着他的名气变大,他也变得越来越傲慢、古怪和任性。

阿桑奇的领导风格备受诟病。约翰·伯恩斯透露,曾有一名来自冰岛的志愿者多次质疑阿桑奇,被激怒了的阿桑奇回应道:“我不喜欢你的语气,如果再这样下去,你走人吧。”阿桑奇让他身边的人感觉他是不可缺少的,而其他的人都“无关紧要”,他是这个组织的“核心和灵魂,是创始人、布道者、发言人、原始程序员、组织者,是‘维基解密’的一切”。

约翰·伯恩斯称,虽然很多人质疑阿桑奇的领导方式,但他们也承认,“维基解密”赖以维持运作的复杂电脑、融资体系完全依赖它的创始人。

最近一次,阿桑奇甚至中途翻脸中断了CNN对他的采访。当CNN主持人阿提卡·舒伯特问阿桑奇:你受到的强奸指控是否影响到了“维基解密”的正常运作?作为“维基解密”负责人,你是否打算引咎辞职?阿桑奇态度大变,摘下麦克风中止采访。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威尔·黑文就此评论说:“公众由此领略了阿桑奇的个性。”

威尔·黑文的这篇博客文章题为:“为什么我们要担心阿桑奇的精神状态?”他认为:“阿桑奇无视法律,不接受批评,喜欢发脾气,而这样一个人又常能弄到世界上最机密的情报,这个人是否应该引起我们的担忧?我的回答是:是。如果阿桑奇想自毁,他具有的惊人能力,将很容易对他自己以及我们不利。”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巨大压力下阿桑奇当然会进行自我保护。有阿桑奇的支持者在《纽约时报》网站留言说:“美国政府对他施加了压力,我难以想象在如此大的压力下他还能信任别人,并且运作这个组织。阿桑奇创立了一个情报组织,但没有任何像保护我们的情报机关一样的执法机构来保护他。没有亲人的支持、没有社区的保护,没有国家对同胞的呵护,一个人很难生存。”

揭秘之路决不妥协

“我们不但不该追捕他,还应把今年的普利策新闻奖颁发给他,他应该获得201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维基解密”网宣称“致力于向公众提供不加任何粉饰的真相”,事实上,阿桑奇和他的团队会对机密文件进行一番审核。但囿于人力物力限制,无法处理海量文件。阿桑奇把一些审核工作交给传统媒体去做。《卫报》的一名发言人接受南都记者邮件采访时表示:“‘维基解密’将这些机密文件先提供给了《卫报》等媒体。但《卫报》对这些文件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编辑,非常仔细、负责地进行了报道。我们尽量确保不泄露任何线人或情报工作人员的姓名,避免对他们带来危险。”

眼下,阿桑奇面临不少棘手问题。首先,“维基解密”网的资金来源被切断。“维基解密”网被美国政府列入观察名单,并被澳大利亚列入黑名单。一家在英国注册的网络支付公司已通知阿桑奇,它们无法继续为“维基解密”提供网上捐款服务。

其次,似乎没有哪个国家愿意给阿桑奇提供庇护。上次公布了阿富汗战争机密文件后,阿桑奇躲到了瑞典,寻求居留权和保护,因为瑞典法律高度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但到瑞典没多久就被指控涉嫌强奸和性骚扰。不久,他寻求在瑞典定居的申请也遭当局拒绝。阿桑奇认为这是美国在幕后搞鬼。

根据英国法律,阿桑奇的澳大利亚护照允许他在英国待6个月,但他的英国护照将于明年初过期。由于瑞典高度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阿桑奇本来打算寻求这个北欧国家的庇护,申请居留权,并希望在瑞典申请出版许可证,将来通过法律途径来保护“维基解密”网设在瑞典的服务器。但是最近,瑞典移民当局已经拒绝了阿桑奇的申请。就连阿桑奇的祖国澳大利亚也不是他的避难所,有澳大利亚官员表态称,如果美国对阿桑奇提出指控,澳大利亚政府愿意配合。一名澳大利亚官员对阿桑奇说:“你不按规则出牌,因此你也不可能被规则保护。”

有支持者哀叹:阿桑奇这个人终将被毁掉,他得罪了太多的机构,太多人想让他销声匿迹。而另一些支持者则疾呼:我们不但不该追捕他,还应把今年的普利策新闻奖颁发给他,他应该获得201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目前在英国的阿桑奇是否处于危险中?《卫报》的一名发言人表示,他们也不知道。无论如何,阿桑奇并不畏惧,近日他在伦敦的一家餐厅里告诉《纽约时报》记者:“我下定决心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决不妥协。”

对话

美智库学者成斌:五角大楼不会拿他怎样

1971年,美国人丹尼尔·艾尔斯伯格(Daniel Ellsberg)将一批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绝密文件透露给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出来后引起美国朝野震惊,史称“五角大楼文件案”。当年6月,艾尔斯伯格被捕,被当局以“间谍法案”以及偷窃政府财产罪起诉。1973年1月,艾尔斯伯格正式受审。最终,艾尔斯伯格得到宪法保护,被最高法院宣判为无罪。

阿桑奇所公布的机密文件规模远超过艾尔斯伯格,美国会如何对付阿桑奇?南都记者就此采访了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HeritageFoundation)高级研究员成斌(DeanCheng)。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由于涉嫌把美军直升机攻击造成多名伊平民死亡的录像提供给“维基解密”网,22岁的美军情报分析师布拉德利·曼宁已经被捕。你认为美国政府会如何对付阿桑奇?

成斌:布拉德利·曼宁被捕,是因为他涉嫌违反有关处理机密文件的美国法律。如果他那样做,显然是违法的。阿桑奇不是美国政府的雇员,不受美国的逮捕,他公开那些从布拉德利·曼宁那里获取的机密文件的理由值得怀疑,但该行动本身不一定是非法的。你可以参考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案”,当时美国最高法院援引了以前的一个有关公布机密文件的判例。

南都:阿桑奇宣称他是为了公众了解真相而公布机密文件,这是否算是一个正当理由?

成斌:阿桑奇的网站发布那些文件,存在潜在危险,会导致在阿富汗和其他地方的人丧命。这是事关人命的严重问题。塔利班发言人穆扎希德已公开宣布,他们正在查看那些机密文件。

好的新闻机构不应该散布这些被偷走的文件,尤其是,可能会有一些不准确的甚至是伪造的信息被人为地放进这些文件中。

南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称,阿桑奇现在的日子过得像一个逃犯。既然你认为五角大楼不会对他采取什么行动,他还害怕什么呢?

成斌:阿桑奇可能会那样,或许因为他有点妄想狂,或许因为他这样更引人注目,会成为很好的报道题材。再或者是因为他真的担心人身安全。

南都:你怎样看这个人?这个世界是否需要一个像阿桑奇这样的揭秘者?

成斌:历史究竟会怎样评价阿桑奇,还很难说。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假面人:白天教书晚上色情
调查显示英国四分之一的4夜总会舞娘小姐拥有高学历,还有的白天是正常的教师、警察。 >> 详细

论坛
老上海画片中的潮流女
从这些已经泛黄的老上海月份牌上可以看出,当时的美女很“潮”也很雷人!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