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亚太|北美·欧洲|中东·中亚|非洲·拉美|中外关系|国际组织|时政专题|
  精彩推荐 菅直人内阁晒资产 比麻生政府少近一半|协和空难案宣判 美大陆航空犯过失杀人罪|协和空难案宣判 美大陆航空犯过失杀人罪|
环球在线>专题>热点专题>美国维基解密风波>维基解密背景介绍
“维基解密”网 平民情报局
2010-12-07 17:20:30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维基解密”网 平民情报局

“维基解密”网站LOGO

“维基解密”网 平民情报局

“维基解密”网 平民情报局

“维基解密”网 平民情报局

阅读提示

今年4月5日,英美媒体广泛报道了一段2007年7月拍摄的美军绝密视频,显示两名驻伊美军飞行员驾驶“阿帕奇”直升机杀害12名伊拉克平民,其中包括22岁的路透社摄影师纳米尔以及他的助手兼司机、40岁的萨伊德,另外还有两名儿童受伤。此外,视频中还附有一段直升机飞行员一边开火一边与地面联络人员嬉笑的对话录音。这段视频被“维基解密”网站(WikiLeaks)爆料后,很快在全世界引起轩然大波。

提起“维基解密”(WikiLeaks)网,恐怕很多人还感到陌生,但如果提到关塔那摩虐囚事件,科学家操纵数据支持气候变暖的“气候门”事件,以及一段曝光美军士兵在伊拉克杀戮无辜的视频,你恐怕会恍然大悟。没错,这些令政府、军队、科学家们颜面尽失的绝密材料,都是由“维基解密”网最先发布的。这家以发布绝密和敏感材料为己任的揭秘网站号称“人民的情报机构”。它是如何运作的呢?美军射杀无辜视频的出炉或许能给你答案。

B计划

3月30日,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格莱蒂加塔街,冰雪纷飞,一片寂静。就是这样一个早上,一个名叫朱利安·保罗·阿桑治的高个子澳大利亚人过来求租。他穿着一件长至脚踝的防雪服,身边带着几个人。“我们是记者,”他告诉房东,“我们过来采访火山的事。”房东离开后,阿桑治迅速拉上窗帘,保证无论日夜都密不透光。在他看来,这所房子现在已变成一间战情室,他们称之为“碉堡”。

大约六七台电脑布设在客厅内。冰岛志愿者如约来到,在阿桑治的指挥下,开始夜以继日地工作。他们要处理的是“B计划”——这是阿桑治为一段录像所取的代号。该录像2007年在伊拉克从一架阿帕奇军用直升机的座舱中拍摄,内容是美国士兵杀害了至少12个人,包括两名路透社记者。

花三个月破解

坐在“碉堡”里一个小木桌前,阿桑治显得筋疲力尽。他面前有两台电脑,一台联网,一台不联,因为上面装满了各类保密军事文件,这就是谍报领域所说的保证“安全隔离”。大约晚上六点,阿桑治从桌边站起来。他手里拿着一个硬盘,里面装的是“B计划”。这段录像描述了一群美兵在巴格达东部执行一次任务的经过。录像经过数字加密,“维基解密”花了三个月时间破解。非常善于破译密码的阿桑治说,解开这个文件“有点难度”。

重新拼凑细节

事件发生次日,美国陆军一名发言人说,“毫无疑问联军正在与敌人作战。”阿桑治希望“B计划”可以打破美军说法。“

原始版本的录像还是一团乱麻,一些与背景分离的片断。阿桑治和“碉堡”里其他人花了很多时间把细节拼凑起来:执行任务的部队番号,他们的指挥结构、行动规则,士兵进行无线电通讯时使用的行话。最重要的是,地面的伊拉克人是否有武器,是哪些武器。

编辑过的短片长18分钟。至于音频,编辑做了改动,去掉了士兵的声音,留下了无线电设备的噼啪声和呼呼声。阿桑治同意了这个版本。

YouTube获700万点击

4月5日,日出后几个小时,阿桑治终于站在全美新闻俱乐部一个小厅内,准备向大约40名应邀前来的记者介绍《间接谋杀》了。他播放了短片,不时暂停,讨论细节。

原始和编辑过的录像在“维基解密”建立的网站上公布了,YouTube和其他一些站点也发表了。光是在YouTube,就有超过700万观众看了《间接谋杀》。

素描

创始人阿桑治

穷追猛打,从不手软

2008年,“维基解密”贴出了基督教科学派的手册,该教派律师要求网站删除这些资料。作为回应,阿桑治贴出了更多科学派的内部资料,并宣布,“‘维基解密’不会向科学基督教的法律威胁低头,恰如它没有向瑞士银行、俄罗斯海外干细胞研究中心、非洲前腐败官员或五角大楼的威胁低头一样。”

在网络文章中,尤其是在Twitter上,阿桑治对潜在敌人穷追猛打,从不手软。而在更常接受的电视采访中,他表现得出奇的冷静。在镁光灯下,身材瘦高、一头银发、眼神冰凉、额头宽广的他像是降临到地球上的外星生物,来向人类传递某些隐藏的秘密,而他生硬的举止和缓慢的男中音更是强化了这种印象。

而在私下里,阿桑治却是个精力充沛的大头虾。他很爱玩闹,常会忘了预订机票,或者预订了却不记得付钱,付了钱却又忘了去机场坐飞机。这种时候,对照网站拥有的巨大影响力,他显得非常天真。

三问“维基解密”

如何曝光机密?

阿桑治和同事专门搜集各国政府和机构视为机密的文件和图片,在一个名为“维基解密”(WikiLeaks.org)的网站上发布。自三年前上线以来,这家网站已经公布了一长串秘密材料,包括关塔那摩D营的标准运作程序、英格兰东安格利亚大学发给萨拉·佩琳私人雅虎账号的“气候门”邮件。因为“维基解密”准确来说并非一个机构,而是一个另类媒体,这些密件的发布尤其引人注目。

如何做到保密?

“维基解密”没有领工资的员工,没有复印机、办公桌、办公室。阿桑治甚至连个家都没有,他从一个国家旅行到另外一个国家。与此同时,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帮助网站维护其复杂的架构,只有大约三到五个人是全职为网站工作,核心成员仅以名字首字母称呼———比如M———即便在“维基解密”内部,彼此之间的沟通也是通过加过密的网络聊天进行。

如何不被删除?

阿桑治还要保证录像发布到网上以后不会被删掉。他说,“维基解密”的内容放在全世界二十多个服务器上,有数百个域名(这些费用主要用获得的捐助来支付,少数志愿者也会主动创建“镜像站点”以示支持),“它是一个不受监控的系统,不留痕迹地(别人无法追踪信息来源)泄露大批量文件,供公众分析”,如果某个政府或公司想从“维基解密”上移除某项内容,它就得拆除整个互联网。至今为止,网站收到了过百次律师威胁,但几乎没有一家真的发起诉讼。

从天才黑客到扒粪者“维基解密”网诞生记

阿桑治的名字来自阿桑,或者桑先生,那是一位中国移民,19世纪早期来到澳大利亚的星期四岛定居,他的后代后来移居到大陆。

16岁时,阿桑治得到了一个调制解调器,电脑成为他的门户。昵称Mendax的阿桑治渐渐成为能侵入最安全网络的程序高手,他和两名黑客组成了一个团队(后来被人称为“国际颠覆分子”)。他们进入欧洲和北美的电脑系统,包括美国国防部和拉斯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系统。

1991年9月,阿桑治20岁时,进入了加拿大北电集团的主要终端(位于墨尔本),开始闲逛。“国际颠覆”对北电系统的入侵似乎是“气象行动”取得突破的重要时刻。调查人员监控电话线。阿桑治最终被捕,随后他被控31项黑客和相关罪名。首席检察官这样描述阿桑治的网络漫游:“就像万

能的上帝到处闲逛,为所欲为。”

1999年,经历了30多场听证和上诉后,阿桑治和妻子达成了一份监护协议。案子过后没多久,阿桑治原来深棕色的头发就变成了银白色。

阿桑治筋疲力尽。他驾着摩托,在越南游走。他干过各种工作。他开始觉得,所谓的人类斗争不是左对右,宗教对理性,而是个人对机构。他草拟了一个类似宣言的东西,论述说,不合理的统治本质上就是个阴谋,是管理者“合谋保密,损害公众利益”的产物。他说,当一个政权的内部交流之线被打断,阴谋者内流动的信息就会缩小,当它接近于零,阴谋也就消解了。因此,泄密和解密正是信息战争的工具。

这些理念很快变成了“维基解密”网站。

■揭秘

三段视频震惊世界

第一段就让人心惊,部分是因为士兵们的闲聊完全超越了普通闲聊的底线。“他妈的,抓到他们就把他们开膛破肚。”其中一人说。机上人员看到街上有大约10来个人在缓慢前行,并报告说其中5到6人持有AK-47。当阿帕奇开火时,机上人员看见人群中混着一名路透社记者,他随身带的长焦镜头被当成了火箭筒。阿帕奇扫射了25秒,几乎瞬间就将所有人击毙。

时隔不久,第二阶段就开始了。当阿帕奇还在流着血的人堆上方盘旋时,机上人员注意到有一名受伤的幸存者正在挣扎。突然,一辆车开过来,三名手无寸铁的人跑过来帮助伤者。“有人进入现场,看上去可能,嗯,在搬运尸体和武器,”阿帕奇开火了,打死了那些人和他们想救的人,并伤到了两个坐在车前座的孩子。

第三阶段,直升机上人员收到一个无线电命令,说至少有6名武装人员进入某居民区一栋尚未完工的房子。这时,两名未带武器人员进入了建筑物内。尽管士兵们看到了他们,还是依原计划实施了攻击:三枚“地狱之火”导弹摧毁了那栋房子。路人被烟尘吞没了。

本组稿件均据《南方都市报》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任奇)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假面人:白天教书晚上色情
调查显示英国四分之一的4夜总会舞娘小姐拥有高学历,还有的白天是正常的教师、警察。 >> 详细

论坛
老上海画片中的潮流女
从这些已经泛黄的老上海月份牌上可以看出,当时的美女很“潮”也很雷人!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