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世界最矮男人高70厘米崇拜成龙|美国残疾少年轮椅上完成后空翻|塔利班打死一名美军奖1000美元|
世界眼里中国年轻人的十个特点
2010-09-07 10:56:54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特点三:倾向在国内发展

世界眼里中国年轻人的十个特点

德国之声题为《中国人不喜欢去海外工作》的文章写道,中国正积极鼓励其企业集团到海外扩张,但这项努力正面临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很多管理人才不愿到海外工作。德国《金融时报》分析了这一现象。

以中国留学生梁水英(音)为例,她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大学攻读市场营销,还在写毕业论文时就得到该市一家公司提供的工作。可梁水英拒绝了。她说,虽然希望毕业后在跨国公司工作,但也希望离家近一些。因此她宁愿在12月份毕业后尽快返回家乡广州找工作。

该报称:“偏爱家乡的梁水英并非个别现象。中国各集团公司都在抱怨说,找不到愿意去国外生活和工作几年的员工。这种状况给公司向海外扩张带来困难。一方面中国的企业集团难以用本国人员填补国外分公司的人员空缺,并在当地传播公司文化;另一方面,中国的总部也缺乏具有外国市场经验的雇员。”

华为公司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方经理说:那些即便因为工作离开中国的雇员,也总是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他最近去了华为在印度的分公司,发现那里的中国同事几乎没人去过新德里,而分公司离新德里不过50公里。这名经理说:他的同事们不会自愿要求去国外工作,除非感到对前程发展绝对必要。通常他们会把妻儿留在中国。自己在外国勤奋工作,目标就是尽快期满回国。他承认,缺乏与当地的文化交流一再给公司带来困难。华为还是中国在海外成功的典范。

香港大学国际经济关系学教授许德音(音)说:“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的毕业生根本就不感兴趣在外国发展。恰恰是最有才华的人才觉得最好的发展机会在国内。”

《金融时报》写道:“中国公司在海外的收购越来越多……但企业集团的最大份额依然集中于国内市场……中国政府期待企业国际化,多年前就提出‘走出去’的口号。”该报引述许德音的话,“我们没看到太多成功例子,这不是缺乏资金的问题。”他认为,人事政策至少是个关键因素,国内的良好发展机会,(密切的)家庭联系及对其他文化缺乏兴趣的综合因素,是人们不喜欢去国外发展的主要原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初生小海龟艰难的求生之旅
大约有85%的海龟卵可以孵化成功,但是,这些幼龟通往海洋之路上到处都是危险。 >> 详细

论坛
最适合骑单车的十大城市
自行车这一120年前的发明,因其方便、简洁,逐渐成为城市中的一大交通工具。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