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世界最矮男人高70厘米崇拜成龙|美国残疾少年轮椅上完成后空翻|塔利班打死一名美军奖1000美元|
世界眼里中国年轻人的十个特点
2010-09-07 10:56:54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特点二:不愿吃苦 更加自主

世界眼里中国年轻人的十个特点

美国《纽约时报》题为《中国工厂正在争抢体力劳工》的文章称,吃苦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但对中国的年轻劳工来说,这已不是一个光荣的标志。28岁年轻人张金方(音译)高中毕业后辗转于多个工厂,“有时我干了几个星期就辞了,因为工作太辛苦或太无聊。钱很重要,生活得轻松也很重要”。向晴(音译)是一个纺织工厂的招聘人员,她的工厂需要2700人,现在缺少700个。她说:“现在越来越难找到‘爱厂如家’的人了。年轻人娇生惯养,毫无耐心。”

劳工自我意识增长的一个因素是教育水平的提高。去年,约840万人从高中毕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雄心勃勃,非常乐观,更有权利意识。另外,他们熟练使用高科技,如手机、E-mail和网络聊天工具,与其他工厂的同行联系紧密。“奋起反抗不公正待遇时,他们没那么担心会挑战权威了”,一位中国劳工专家说。

在一家锁厂工作的梁小姐说:“我们的父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管婚姻有多难,仍然坚持。我们不一样,无论是一个糟糕的婚姻还是一份坏工作,如果讨厌,我们就走人。”

近日,随着中国出口拉动型经济的重新复苏,诸如广东中山等地方的力量平衡改变了——雇主们开始争抢劳工。很多工厂在短缺15%-20%的劳工的情况下开工,老板们开着“宝马”、“大奔”满街转,到处雇人。

劳工荒揭示出一个现实:由于计划生育政策,16-24岁劳工的供给已达顶峰,接下来的12年内将下跌三分之一。另一个现实是,这一批年轻的中国工人成长于一个期望值与日俱增的国家,不再愿意像尽忠职守的机器人那样,拿着低薪干重活。

专门研究中国2300万移民劳工的清华大学社会学家郭玉华说,新一代流动工人受教育程度较高,会上网,向往城市生活,“不想再回去当农民”。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说,他建议工厂老板们提高工资,对员工更人性化,多听听他们的抱怨。“年轻一代与父母的思想不一样了,他们被家庭保护得很好,不想吃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初生小海龟艰难的求生之旅
大约有85%的海龟卵可以孵化成功,但是,这些幼龟通往海洋之路上到处都是危险。 >> 详细

论坛
最适合骑单车的十大城市
自行车这一120年前的发明,因其方便、简洁,逐渐成为城市中的一大交通工具。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