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进入福利时代 国民共享经济增长的实惠
[ 2007-10-08 11:14 ]

农村义务教育:免费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

2006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从当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这是一个公平教育时代到来的信号。这项政策的出台直接惠及中国9亿农民,“人民教育人民办”的局面将变成“义务教育国家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也从主要由农民负担转变为由各级财政负担,教育体制的改革将达到前所未有地广度与深度。

温家宝在2007年“两会”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要在全国农村地区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2235亿元,比去年增加395亿元。“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实施农村初中学校改造计划,地方政府也要相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

教育的公平,是每个人起点的公平。义务教育免费无疑是中国几千年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农业税:取消

《左传》记载: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初,开始;税亩,按田地亩数征税。这是中国农民交纳“皇粮国税”的最早记载。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布第四十六号主席令,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绵延数千年的“皇粮国税”终告结束,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难点和重点都在“三农”。取消农业税,为我国今后在城乡推行的一体化税制扫清了障碍,为城乡统筹发展起到助推作用,不仅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财力强大的必然,更是让农民享受“国民待遇”的德政。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问题还很突出。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今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党的十六大以来,“多予少取”的农村政策正在一步步实行并取得实效。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今日选萃
 
| 关于中国日报网站 | 关于环球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