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
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近五年来,无论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还是部署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党中央始终强调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放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发展理念。
为什么而发展
经济增长并非发展的全部。日本经济学家青木昌彦在其《并非失落的十年——转型中的日本经济》一文中提出了颇具冲击力的概念——GNC(国民生活快乐指数),目前,这一全新视角的概念,已经获得国际社会高度重视。
快乐幸福看似虚无实则不然。伴随多年高速增长,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2000美元水平,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处于1000至3000美元阶段时,往往对应各种矛盾的紧张和激化,其中,由贫富悬殊引发的社会矛盾最为突出。
种种变化显示,经过20多年高速增长,中国政府正在将消除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所带来的“阵痛”置于优先解决的位置,而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这种发展思路的嬗变,其最重要的背景是: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着力改善民生,让国民切实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实惠,一系列颇具针对性的举措正在源源不断出台中:
2007年7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79个大中城市开展全国首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预计到2010年覆盖全国;
2007年6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出席有关会议时宣布,中国开始“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007年初,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本年度工作的主要目标,在房地产方面重点就是“所有城市(包括县城)都要建立廉租住房制度”;
2006年,农业税全面取消;农村义务教育开始免费;
……
所有这些举措,无不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