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中文 | ENGLISH
 
 
 
 
 
 
 
党章85年与时俱进:14次作出修改完善
2007-09-27 10:24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专家建议,在党章及其配套法规中,更鲜明、更完整地体现我们党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目标

7月16日,中共静安区委主办的纪念二大召开八十五周年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俞惠煜在发言中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是党创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大会。二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从根本上为党的建设奠定了基矗

自诞生起,党章即成为党的旗帜和“根本大法”,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行动,并向全国人民表明党在各历史阶段的使命和任务。85年来,党章经历了十四次修改,不断充实完善,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奋斗过程,也记录下党的思想、理论和政治路线与时俱进的发展轨迹。

根据党章第十九条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包括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以及修改党的章程。座谈会上,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叶笃初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党代会有授权、也有职责关注党的状况问题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党章作为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其本身就是最关乎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问题。

“因此,在党代会上对党的重大问题乃至党章及相关党内法规进行讨论、作出决定,是顺理成章之事。”叶笃初说。“这既在广大党员意料之中,也在期待之中。”

二大诞生中共第一部党章

繁华的大上海,在摩天大楼和高架桥的怀抱之中,静静地矗立着一幢老式的二层小楼,这里是中共二大会址。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位于当时静安区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上海老成都路7弄30号)的这幢小楼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有当时的中央局成员,党的地方组织代表,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的部分代表共12人,代表全国党员195人。

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宣告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从此具有了相对完备的政党形态,并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鲜明个性。党章从根本上为党的组织建设奠定了基础,保证了党的战斗力充分发挥,也是完成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一个重要标志。

1959年,二大会址被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确立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末,成都路经历大规模动迁,成片的“石库门”居民建筑被拆除,但这里作为革命遗址被永久保留下来。

200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之际,中共静安区委、静安区政府修复二大会址,并筹建纪念馆。2002年6月30日,中共二大召开八十周年之际举行开馆仪式。2003年1月,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开放至今已经接待了各级领导和群众10多万人,成为上海市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在纪念馆的前厅,本刊记者看到墙上挂满了二大会址的旧影和二大代表的黑白照片,橱窗则展示着有关二大的各种文物和文件。在后厅,仍旧保留着老式房屋的格局,桌椅依照原样摆设,茶杯也原封不动。置身与此,历史仿佛凝固在85年前意义深远的那一刻。

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今年5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瞻仰二大会址,他指出:要了解党的历史光看一大是不够的,一定要看二大,只有结合起来看才能完整理解党的创建史。同时强调,“二大是全党全国的宝贝,一定要发挥作用。”

回首二大,在党的历史上还留下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提出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第一次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党史专家公认,制定第一部党章是二大最重大的一项成果。二大在我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与党的一大共同完成了党的创建任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