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中国观察|网友热议|财经评论|影视书评|
  精彩推荐 英媒指责西方双重标准 轰炸利比亚放任叙利亚|英国人赌威廉婚礼“面面俱到” 粉丝提前占位|照片不再凝固!增加动态影像效果迷人|
评论>中国视点
中国首份“城市有车一族”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发布警报
2011-04-28 10:32:34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你还在忽略你的健康吗?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五年前毋庸回答,但是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同身受,时刻被身心的不适折磨,城市快速发展下的压力、日益遭到破坏的生活环境、不断演变升级的城市病的入侵,来自各方各面的因素都在挑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行动。

是某个行业压力更大,某个群体更亚健康,还是以全民健康为和谐发展的呼唤的进步。不仅仅是白领精英、房奴、剩男剩女、有车一族,企业CEO,各行各业的人们也都正在面临健康预防方面的觉醒和选择。为了生活、为了事业,为了家庭,为了更好的未来,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身心状态——也许别人的答案会给我们一些重要的提示和警醒。

2011年,中国变成了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随之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空气环境恶化等问题逐渐显现。以北京出台不久的治堵政策为代表的地方政策,体现了政府在环境和发展中取舍的决心和导向。当“有车族”在享受出行便利的“汽车生活”的同时,却很少有谁去关注道路拥堵、事故频发、车内污染、驾驶陋习、疲劳驾驶……等背后的关乎人们健康与生命的问题。 近日,由慈铭体检集团联合中国医师协会HMO、中国医院协会MTA、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共同发起的中国首份城市“有车一族”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在新成立的山东临沂慈铭体检中心发布。调查结果显示,“有车一族”购车不等于生活质量提高,养车压力感大于幸福感;心理压力大加速衰老进程;四成人认为自己老十岁;六大驾车陋习诱九成人出“规”;超八成人患有堵车烦躁症;五大疾病让健康亮红灯;尾气污染是癌症最大推手。调查也显示,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主动体检呈上升趋势,“有车族”比无车族更重视健康,出租车司机成身心高压人群,渴望社会理解与关注。

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组委会主席、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会长、慈铭体检集团总裁韩小红博士表示: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中国城市“有车一族”的健康状况,也看到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都大大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错误观念和不良生活习惯,我们希望调查报告的公布能引起“有车一族”和其他社会人群的关注,给城市居民的健康提供切实的有益指导和健康教育。” 中国城市“有车一族”健康状况大调查是《第二届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系列调查之一。调查面向全国“有车一族”展开,历时四个月,共收集样本量355020份。对城市“有一车族”的健康观念、健康投资方式及潜在的健康隐患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本次参与调查人群,男性54.8%;女性45.2%。年龄:26~30岁45.2%;36~45岁22.5%;31~35岁22.6%;45岁以上6.5%;18~25岁3.2%;驾龄:半年以下12.9%;半年至3年54.8%;4-5年6.5%;5-10年22.6%;10年以上3.2%。购车情况调查:一次性付款购买45.2%;父母赠予22.6%;分期付款购买16.1%;向朋友暂借3.2%;单位配备12.9%。购车的费用:10万元以下25.8%;10万-15万之间41.9%;15-20万之间12.9%;20万-30万19.4%。

购车≠生活质量提高 压力>幸福

调查显示,在“购车的原因”调查中,出行方便51.6%;提高生活质量16.1%;生意或工作需要12.9%;为了面子6.5%;自驾游6.5%;其他3.2%;出租司机或职业司机3.2%。购车后生活变化:仅有15.2%认为生活质量提高,9.1%认为生活质量下降,19.7%认为消费支出猛增,36.3%出现身心不适(容易腰酸背痛13.6%;身体发胖10.6%;经常烦躁、常感压抑7.6%;易怒、易暴躁4.5%),快乐、幸福4.5%,生活及交际圈子扩大10.6%;4.5%认为没有变化。

相对高涨的房价,买一辆车已不是难事,但越来越多的买车一族面临“车好买,不好养”的问题。近九成调查者认为油耗低、经济车型是购车首选。在平均每月养车费用调查中,<1000元22.3%;1000-1500元31.2%; 2000元以上46.5%。调查还发现,购车(包括养车)仅次买房、健康困扰、工作、经济和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压力。正是这些多重压力,冲淡了买车带来的幸福感。让八成人觉得养车有压力,仅有两成人觉得有幸福感。

中国首份“城市有车一族”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发布警报

超八成人患有堵车烦躁症

因交通堵塞,担心上班迟到影响工作或出行不便导致“有车一族”精神压力空前增大,神经过于紧张,以至于产生了许多不健康心态。调查表明,80%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交通心理烦躁症”的侵袭,对上班、出行出现害怕、厌恶和逆反情绪。这些人称为“开车烦躁症”病人。虽说它不是很严重的心理疾病,但是如果调节控制不好,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调查发现,堵车的时候,83%的人会产生烦躁、压抑,抱怨情绪或连续按喇叭成为堵车时常做的事情,有17%的人会通过听音乐或广播,打电话,抽烟缓解焦躁情绪。调查还发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被认为是交通压力最大城市,而上班族比出租司机更容易烦躁。

专家提示:“开车烦躁证”是可以调节的,首先要尽量避免在心理低谷期开车上路。在此期间最好是“自我限号”。其次,在烦躁时可以打开窗户或放些音乐,转移一下注意力,堵车时还可以做些头部、颈部的按摩或舒展动作,以缓解疲劳、松弛神经。应该注意的是“路怒症”(Road Rage)这个世界通病。美国最新公布的2001~2003年间对 9282位美国成年人调查得出的研究数据表明,美国患路怒症的司机达5%至7%,约1600万人。其中公交车、出租车和长途车司机患这种心理疾病的比例更高,达30%以上。尤其是要注意早期预防“怒路症”的发生。要是发现自己出现开车就骂人的情况,需要尽快找心理医生进行调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马尔代夫:情迷“海上花”
雪白晶莹的沙滩,倒映在水中婆娑的椰影,大群大群五彩斑斓的热带鱼,让身心都轻松一下 >> 详细

论坛
全球对比:5美元各国能买啥
5美元,在韩国能买一颗圆白菜,德国低收入家庭一天花销,到日本够吃个简单套餐了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