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忽略你的健康吗?这个问题如果放在五年前毋庸回答,但是今天,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感同身受,时刻被身心的不适折磨,城市快速发展下的压力、日益遭到破坏的生活环境、不断演变升级的城市病的入侵,来自各方各面的因素都在挑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行动。
是某个行业压力更大,某个群体更亚健康,还是以全民健康为和谐发展的呼唤的进步。不仅仅是白领精英、房奴、剩男剩女、有车一族,企业CEO,各行各业的人们也都正在面临健康预防方面的觉醒和选择。为了生活、为了事业,为了家庭,为了更好的未来,我们究竟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身心状态——也许别人的答案会给我们一些重要的提示和警醒。
2011年,中国变成了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随之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空气环境恶化等问题逐渐显现。以北京出台不久的治堵政策为代表的地方政策,体现了政府在环境和发展中取舍的决心和导向。当“有车族”在享受出行便利的“汽车生活”的同时,却很少有谁去关注道路拥堵、事故频发、车内污染、驾驶陋习、疲劳驾驶……等背后的关乎人们健康与生命的问题。 近日,由慈铭体检集团联合中国医师协会HMO、中国医院协会MTA、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共同发起的中国首份城市“有车一族”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在新成立的山东临沂慈铭体检中心发布。调查结果显示,“有车一族”购车不等于生活质量提高,养车压力感大于幸福感;心理压力大加速衰老进程;四成人认为自己老十岁;六大驾车陋习诱九成人出“规”;超八成人患有堵车烦躁症;五大疾病让健康亮红灯;尾气污染是癌症最大推手。调查也显示,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主动体检呈上升趋势,“有车族”比无车族更重视健康,出租车司机成身心高压人群,渴望社会理解与关注。
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组委会主席、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会长、慈铭体检集团总裁韩小红博士表示: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不仅了解到了中国城市“有车一族”的健康状况,也看到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都大大提高,但仍存在不少错误观念和不良生活习惯,我们希望调查报告的公布能引起“有车一族”和其他社会人群的关注,给城市居民的健康提供切实的有益指导和健康教育。” 中国城市“有车一族”健康状况大调查是《第二届中国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系列调查之一。调查面向全国“有车一族”展开,历时四个月,共收集样本量355020份。对城市“有一车族”的健康观念、健康投资方式及潜在的健康隐患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本次参与调查人群,男性54.8%;女性45.2%。年龄:26~30岁45.2%;36~45岁22.5%;31~35岁22.6%;45岁以上6.5%;18~25岁3.2%;驾龄:半年以下12.9%;半年至3年54.8%;4-5年6.5%;5-10年22.6%;10年以上3.2%。购车情况调查:一次性付款购买45.2%;父母赠予22.6%;分期付款购买16.1%;向朋友暂借3.2%;单位配备12.9%。购车的费用:10万元以下25.8%;10万-15万之间41.9%;15-20万之间12.9%;20万-30万19.4%。
购车≠生活质量提高 压力>幸福
调查显示,在“购车的原因”调查中,出行方便51.6%;提高生活质量16.1%;生意或工作需要12.9%;为了面子6.5%;自驾游6.5%;其他3.2%;出租司机或职业司机3.2%。购车后生活变化:仅有15.2%认为生活质量提高,9.1%认为生活质量下降,19.7%认为消费支出猛增,36.3%出现身心不适(容易腰酸背痛13.6%;身体发胖10.6%;经常烦躁、常感压抑7.6%;易怒、易暴躁4.5%),快乐、幸福4.5%,生活及交际圈子扩大10.6%;4.5%认为没有变化。
相对高涨的房价,买一辆车已不是难事,但越来越多的买车一族面临“车好买,不好养”的问题。近九成调查者认为油耗低、经济车型是购车首选。在平均每月养车费用调查中,<1000元22.3%;1000-1500元31.2%; 2000元以上46.5%。调查还发现,购车(包括养车)仅次买房、健康困扰、工作、经济和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压力。正是这些多重压力,冲淡了买车带来的幸福感。让八成人觉得养车有压力,仅有两成人觉得有幸福感。

超八成人患有堵车烦躁症
因交通堵塞,担心上班迟到影响工作或出行不便导致“有车一族”精神压力空前增大,神经过于紧张,以至于产生了许多不健康心态。调查表明,80%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交通心理烦躁症”的侵袭,对上班、出行出现害怕、厌恶和逆反情绪。这些人称为“开车烦躁症”病人。虽说它不是很严重的心理疾病,但是如果调节控制不好,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调查发现,堵车的时候,83%的人会产生烦躁、压抑,抱怨情绪或连续按喇叭成为堵车时常做的事情,有17%的人会通过听音乐或广播,打电话,抽烟缓解焦躁情绪。调查还发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被认为是交通压力最大城市,而上班族比出租司机更容易烦躁。
专家提示:“开车烦躁证”是可以调节的,首先要尽量避免在心理低谷期开车上路。在此期间最好是“自我限号”。其次,在烦躁时可以打开窗户或放些音乐,转移一下注意力,堵车时还可以做些头部、颈部的按摩或舒展动作,以缓解疲劳、松弛神经。应该注意的是“路怒症”(Road Rage)这个世界通病。美国最新公布的2001~2003年间对 9282位美国成年人调查得出的研究数据表明,美国患路怒症的司机达5%至7%,约1600万人。其中公交车、出租车和长途车司机患这种心理疾病的比例更高,达30%以上。尤其是要注意早期预防“怒路症”的发生。要是发现自己出现开车就骂人的情况,需要尽快找心理医生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