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出路:弥合社会裂痕
本报讯曼谷街头的枪声逐渐平息,但泰国政局危机远未结束。只有消除对立的根源,泰国才能摆脱政治冲突的周期性循环。当然,弥合深深的政治裂痕千头万绪,选举制度需改革,司法制度需改革,民众观念也需改变。
选举制度:须根除贿选之风
针对泰国选举制存在的弊端,泰国中产阶级提出废弃“一人一票”建议,这无疑是一种激进的主张,但泰国选举制的弊端也不可否认,亲他信势力向选民贿选也并非空穴来风。
实际上,自1992年泰国举行多党制议会大选以来,不少政客公开以金钱换取选票。2005年大选期间,他信所在党派曾将选票作为“抽奖奖券”,吸引选民投票。大量存在的贿选现象使泰国选举沦为“大集市”,严重损害了其可信性。因此,要想恢复选民对选举制度的信心,就必须根除贿选之风。
司法制度:须公正与公平
如果说泰国中产阶级更多关注选举弊端的话,那么“红衫军”更关注司法公正。在他们看来,是不公正的司法制度,导致其支持的两届政府相继倒台。或许,对比泰国宪法法院在对亲他信政党和现执政党的不同立场可发现,“红衫军”的担忧并非无端猜测。
2008年9月,宪法法院判决沙马出任总理后主持烹饪节目违宪,被立即剥夺总理职务;他信妹夫颂猜接任总理。同年12月,宪法法院宣判解散执政联盟六党中的人民力量党、泰国党和中庸民主党,颂猜内阁就此下台,阿披实政府上台。在这两起针对亲他信势力的判决中,泰国宪法法院的行动都颇为迅速。然而2010年4月,泰国选举委员会要求宪法法院审理民主党涉嫌滥用2900万泰铢基金以及收受2.58亿非法献金案。不过,迄今为止,宪法法院仍未对该案作出审理结果。
因此,维护宪法法院乃至泰国司法体系的公正性,也是恢复弥合泰国政治裂痕、重建民众信任的必要手段。